上海民国时期知名高等学府回顾
很多朋友对于上海民国时期知名高等学府回顾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圣约翰大学校门
1.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1952)
圣约翰大学校徽
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最初校名为圣约翰书院,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课程,以上海方言授课,1881年开始全英文授课,1892年开始设置大学课程,1896年形成文科、理科、医科、神学科及大学预科的教学格局,1905年11月正式称上海圣约翰大学,并设文理学院、医学院和神学院及附属预科学校,其毕业生可直接入读美国所有大学的研究生院,从191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2年秋被撤销,所有院系被合并到其他高校,其校址被现在的上海政法大学使用,上海圣约翰大学存世73年。
2.上海交通大学(1896—至今)
交通大学校徽
上海交通大学由晚清重臣盛宣怀创建于1896年,最初校名为南洋公学,其校名演变史如下:南洋公学(1896)——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5)——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南洋大学堂(1911)——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12)——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21)——交通部南洋大学(1922)——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1927)——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本部(1928)——国立交通大学(1937)——交通大学(1949)——上海交通大学(1957)。
3.震旦大学(1903—1952)
震旦大学校门
震旦大学是由著名教育家马相伯于1903年2月在上海创办的,最初校名为震旦学院,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由马相伯担任监院(校长),1914年即开始研究生教育并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1928年在教育部注册后更名为震旦大学,其鼎盛时期设有医学院、文学院、理工学院、法学院、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并附设两所高级护士学校和两所附属中学,1952年秋被撤并,其校址为重庆南路227号和280号,现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使用。
4.复旦大学(1905—至今)
复旦大学校徽
复旦大学由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建于1905年,初始校名为复旦公学,1917年开始创办大学本科,并设文科、理科、商科及大学预科和中学部,并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及至1929年已发展为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及17个系,抗日战争时期迁址重庆办学,并于1942年由私立复旦大学改为国立复旦大学,及至1949年上海解放时,复旦大学设有文、理、法、商、农五个学院20多个系科及经济、生物两个研究所,五十年代初期,复旦大学部分系科调出,但更多的是并入了其他大学的系科,成为此次院系调整最大的赢家,并由此成为名牌大学。
5.沪江大学(1906—1952)
沪江大学校徽
沪江大学是一所教会大学,由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联合创办于1906年,最初校名为浸会神学院,1909年为浸会大学堂,1911年更名为上海浸会大学,1914年更名为沪江大学,191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其办学规模仅次于金陵大学和燕京大学,1928年1月由刘湛恩出任首任华人校长之后,在办学上更加中国化,并更名为私立沪江大学,以文、理、商著称于中国教育界,1952年秋被裁撤,所有系科并入上海其他高校,其校址现被上海理工大学使用。
6.暨南大学(1906—1949)
暨南大学校徽
暨南大学由时任两江总督端方于1906年在南京筹划创立,当时校名为暨南学堂,专门招收华侨学生,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一度停办,1917年底复办不久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1923年增设大学部,并从南京迁址上海办学,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鼎盛时期设有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和法学院并设附属中学,还设有外交领事专修科,1949年8月被停办,所有系科被并入上海其他高校。
7.同济大学(1907—至今)
同济大学校徽
同济大学由德国退役军医埃里希·宝隆创建于1907年,初始校名为德文医学堂,是一所以医科起家的综合性大学,其校名演变经过如下:德文医学堂(1907)——同济德文医学堂(1908)——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2)——同济医工学校(1917.4)——同济私立医工专门学校(1917.12)——同济大学(1923)——国立同济大学(1927),曾是上海第一所国立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搬迁六次,最终落脚于四川宜宾李庄办学,发展成为以文、理、医、工、法五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建国以后经过多次拆分,其医学院被迁往武汉,最终被调整为以土木建筑为主的工科大学。
8.大同大学(1912—1952)
大同大学校徽
上海大同大学曾是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私立大学,是无锡籍著名教育家胡敦复于1912年3月19日创立并任校长,初始校名为大同学院,1922年9月改为大同大学,尤以“理工”见长,曾素有“北南开,南大同”之誉,胡敦复是1907年9月被清政府公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1909年7月回国主持“游美学务处”的考试、遴选和派遣留美预备生工作,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三批留美生就是由他遴选考试赴美留学的,清华学堂于1911年成立时曾出任第一任教务长, 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大同大学被撤并,相关系科并入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大学中。
9.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1952)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1月,最初校名是上海图画美术院,由乌始光、张聿光、刘海粟等人创办,并由乌始光担任第一任院长,此后又先后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学院(1915)——上海图画美术学校(1916)——上海美术学校(1920)——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1),1930年7月1日根据教育部《大学组织法》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由此进入鼎盛时期,1952年院系调整时,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在无锡市组建了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1月又迁址南京办学,即现在的南京艺术学院。
10.上海大学(1922—1927)
上海大学旧址
上海大学是在原“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于1922年10月23日在上海成立的,由于右任出任校长,邵力子出任副校长,翌年邓中夏出任总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其校务主要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主持,国共两党领导人和两党的革命骨干都曾在该校执教,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国共两党关系破裂,上海大学被查封停办,具有革命色彩的上海大学仅存在了5年。
11.大夏大学(1924—1951)
大夏大学
1924年6月,私立厦门大学发生学潮,因欧元怀等9名教授和300多学生与林文庆校长为首的校方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愤然脱离厦门大学,奔赴上海筹建新校,在王伯群的捐资助学之下,成立了私立大夏大学,并由王伯群出任董事长,聘请马君武为校长,以“自强不息”为校训并实行导师制,曾先后设五个学院及三个专修科,因该校建筑宏伟、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并设有全国最早的教育学院,而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1951年7月并入新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其校址至今仍被华东师范大学使用。
12.光华大学(1925—1951)
光华大学旧址
光华大学曾是上海一所私立大学,1925年6月由从上海圣约翰大学退出的572名师生创建,以“光华”二字为校名寓“光我中华”之意,由著名教育家张寿镛出任校长,1929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设文学院、理学院和商学院,“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其校舍被日军炸毁后,一部分迁址四川成都办学,成立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上海本部暂停招生,抗战胜利后,上海本部复校,成都分部交四川办学,并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成为四川财经学院,即现在的西南财经大学,上海本部于1951年被拆分到其它大学中,仅存世26载。
13.上海法学院(1926—1951)
上海法学院校门
上海法学院前身为1926年创建的上海法科大学,部分师生于1929年因“闹学潮”等原因,重新择址组建了新的上海法科大学,并开设了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及银行等系科,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组织法》之规定,又于1930年6月更名为上海法学院,由褚辅成担任院长,沈钧儒为教务长,学校汇集了王造时、史良、沙千里、邓初民、胡曲园、彭文应、楚图南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曾被誉为中国民主党派领袖人物的摇篮,1948年3月褚辅成逝世后,由其儿子褚凤仪接任院长,1951年8月被撤销,其主体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即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
14.国立上海医学院(1927—至今)
国立上海医学院
著名医学教育家颜福庆于1927年6月在上海吴淞创办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不久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抗战时期曾内迁昆明、重庆办学,1950年9月改称上海医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与复旦大学合并称复旦大学医学院,为了传承上医品牌,2002年4月又更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15.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27—至今)
国立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是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的,当时校名为国立音乐院,是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由蔡元培出任院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后来教育部对《大学组织法》进行了修订,规定传授一种专门技术的学校都改为专科学校,1929年9月国立音乐院被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由萧友梅出任校长,1949年9月又更名为国立音乐院上海分院,此后又相继更名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中央音乐院华东分院,1956年11月20日更名为上海音乐学院并沿用至今。
用户评论
上海真是文化中心啊,民国时期的那些高学府可是出了不少名人呢!可惜现在这帮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些历史了!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这些老建筑群!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读小说里总是提到那些民国时期名校,比如东吴大学、沪江大学,感觉都是那么神圣的啊。后来才知道上海还有那么多令人尊敬的高等学府,希望这次文章能详细介绍一下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民國時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黄金时代,许多高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对中国现代化有着重要的贡献,上海这片土地更是孕育了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期待阅读这篇博文,了解那些辉煌的往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民国时期的教育很不屑。他们在文化传播上确实比当时的其他地方强一点,但很多学院都受西方的影响较大,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培养。希望这篇文章能客观地分析他们当时的教育体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起来上海的民国时期高等学府还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啊!虽然有很多都是被拆了重建的,但是历史上的名字我记得都很清楚。东吴大学、交通大学这些学校确实曾经拥有很多杰出人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吸引人了!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上海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高等学府。它们究竟是怎样影响着当时的历史?期待作者能详细地介绍他们的办學理念和培养的优秀人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很多现在的大学也跟当时的学校有传承关系呢,比如复旦大学就是复旦公学的继承者!我感觉上海这种高校历史传承文化真的很有意思。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名校的详细信息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民国时期的上海确实很繁荣!那些名校吸引了很多优秀人才汇聚而来,也培养了一批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才。希望这篇文章能介绍这些学者们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海的很多高学府都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当时的历史感,真的很可惜不少都消失了呀!文章能多介绍一些历史图片和照片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民国时期的教育体系一直很感兴趣。不知道这些名校在招生标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文章能不能详细说明一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很多近代中国的重大事件都与上海的大学密切相关,比如五四运动,一二·九抗战等等…真的希望能从这篇文章里了解那些历史背后的故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倾向于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因为现在有了更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更广泛的学习资源,也能更快地适应时代发展。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海确实有许多优秀的大学!我希望这篇博文能介绍一些至今依然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校友故事,让我们看到这些名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是如何影响着当代社会!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民国时期的文化氛围也很感兴趣。 不知道当时那些高校的学生生活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别的故事被流传下来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挺有意义的,希望能带给我们更多关于民国上海高级学府的宝贵历史资料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很少关注这些老学校的历史,这篇博文看了之后感觉很有收获!希望能了解更多信息! 其实现在很多当代高校都有民国时期的前辈学校传承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很好,让人有冲动想去深入了解那些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学府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zyjy/6526.html
用户评论
我对民国时期的学校历史一直很有兴趣,现在去博物馆看看相关展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海一直是文化名城的标杆,这些大学的历史更能体现上海的魅力和底蕴。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读过些关于民国时期上海的文章,没想到当时还有这么多知名大学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现在的一些学校能够学习民国时期的优秀传统,办出更加有内涵的教育。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大学的名字听起来好陌生哦,真想了解一下当时的教学特色和成就。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民国时期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老建筑保存得很好,可以去感受一下历史的味道,也许还能看到当年留下的痕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到这些学校的名字,不由地回忆起自己读书时期的感觉和梦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民国时期上海社会文化的发展,从教育角度入手也是一种不错的途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大学培养出了多少栋梁之材呀?希望他们之后的故事也能被记录下来,让后人了解他们的付出和成就是否对社會有益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还是比较赞赏民国时期文化创新的氛围,这些大学也成为了其重要体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可能会从一些老照片或学校资料中获得灵感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盘点让人了解到上海在教育方面一直都走在前面,这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够有机会去参观这些旧址,感受一下当年学习的氛围,对历史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大学不仅仅是学堂,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影响力至今仍可察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大学的名字和故事真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啊!我也想去了解一下它们的详细情况!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民国时期虽然充满着波折,但人们对教育的追求依然执着不移, 这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感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些关于民国时期的大学,我更想学习一些历史知识,了解更多关于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故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我们能够传承民国时期大学的精神,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