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中的古文学习:效率与启迪如何平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时至今日,这些耳熟能详的古文读起来依然回味不穷、荡气回肠,仿佛让人从和平安定的现代文明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群雄逐鹿的战国。
当然,也有一些唯美的古文,读后让人仿佛从繁华喧闹中超脱,并遁入恬淡静谧的农耕文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语文越改越难,引起家长们的强烈不满
语文除了是孩子们的必要课程,同时也是狂刷数理化难题之后的“缓冲”,然而近些年语文却被越改越难。
正如语文统编教材的总编温儒敏教授在采访中表示:“高考语文最终要实现让15%的考生做不完”,这句话应该家长和学生都已耳熟。
不过,后来温教授也回应了,这其实是被人断章取义了,并非他的本意。
他本意是指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考生平时阅读书籍很少,阅读理解能力差,阅读速度慢,自然在高考中会做不完试卷,这就致使每年都有15%的考生答不完语文试卷。
那么,语文的难度加大,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古文占比增大。这一点是语文改革后最突出的表现,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的古文篇目数都有大幅增加。
小学阶段从原来69篇增至128篇;初中阶段选篇共计124篇,增加近51%;而高中阶段的背诵篇目由14篇增至72篇。
(2)知识面广,难度更大。语文考题的选材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会注重考察课外内容,不过好在有提供课外内容的书目。只要学生平时肯花时间去阅读,那语文提分还是不会太难。
(3)阅读量更大,阅读速度要求更高。以前高考语文卷面大概7千字左右,而现在至少有1万字以上甚至更多,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提高阅读速度,否则很可能做不完试卷。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古文美是美,但终究不是现代孩子们最擅长的,毕竟我们都已经学了这么多年的白话文了,突然要回去学这么多古文,总归还是有些不适应。所以,语文改革引来了家长们的纷纷吐槽甚至怒批,其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
就连一位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就公开怒批语文教材的总编温儒敏教授: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却要求3年背诵72篇古文,你能背完吗?这显然不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而是买椟还珠!
有不少人表示不认同这次教育改革,他们认为背诵文言文、古诗词没有太大意义。
网友:不知道这些专家的眼光短浅,不让学生关注时事发表观点,反而去背生硬难懂的古文,有何意义?除了背诵能锻炼什么能力?现在的人说古文吗?
网友:我是一位退休中学语文教师,对中国教育改革并不十分认同。个人认为古文及唐诗宋词应该列为欣赏课,不必要求背诵,记什么通假字之类的,关键是要学生理解那种意境。
网友:语言是为了交流,古文确实很美。但现代人生活、科学研究都不可能用古文,过度强调古文,对国家文明发展并没有很大作用!
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英语都比学文言文有用。
网友:英语比文言文有用一万倍。别人理工科的程序员看的学的都是英文文档。
不过,也有人觉得学古文是很有意义的,只不过学习方法不是死记硬背。
就以上评论来说,我认为最过分就是那个说学英语都比学文言文强的网友,你应该不是中国人吧?古文可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载体,所有中国人都去学英语了,这意味着什么?还用多说吗?
语文到底重不重要?文言文到底重不重要?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分为王。加之,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语文既不重要,也不拉分,所以语文被冷落是必然。
没办法,不但学生懵懂无知,老师也不重视,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重理轻文”的环境下成长的。不但觉得语文不学也不会考得很烂,甚至觉得自己的母语还没有英语重要。
然而,语文其实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其他科目肯定不会拔尖。另外,你不学语文,如何去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难道用别国语言去理解?
此刻,肯定有人会说,即便语文重要,那学好白话文不就可以了,非要学古文?
那当然了。古文承载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而白话文才兴起于民国时期,时至今日也不过百年历史。
古文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大量极具表现力的典故、词汇及辞章,而白话文也源于文言文,而且它的辞章文法也从未脱离文言文。
古文和白话文的关系,就如同一对母子,一本一末。
若不重视甚至放弃古文,而只会使用“干瘪”的白话文,就等同于舍本逐末。
学生如何背诵古文呢?
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生,学习古文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咱们祖国最灿烂辉煌的古文化的精髓就在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里了。
不过,学习和背诵古诗词和文言文肯定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
(1)先熟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不一定要背诵。背诵古文不必心急,不必一开始就要求自己能背诵。最开始应该多朗诵,多读几遍,直到把每个句子都读顺,最后再到朗朗上口的程度。古文比白话文简洁、干净、纯粹、押韵、形象、传神,而白话文相对拖沓、冗长、繁琐,因此古文读起来比白话文更容易上口,所以熟读并不是大问题。
(2)结合白话文,对古文进行理解记忆。其实学习和背诵古文最大的难点应该是理解,学生不仅要理解古文句子的意思,还要去体会古文的意境,这确实是需要下点功夫。很多人认为语文是死记硬背的学科,我非常不认同这个观点,未经思考的知识即使记住了,也没什么用。
当然,如果了解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人都知道,记忆也是有科学方法的。
人遗忘是从刚记住时的100%开始,逐渐消减到一周后的25%。所以,反复记忆才能应对遗忘。
只要在记忆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9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3)试着去默写,巩固记忆。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我们已经能够背诵出来,那么就一定别忘了把它们默写出来,这是一个加深印象的过程。而且,也是为应试时能答得出来题目的一个必要练习。
写在最后
我个人还是挺支持学习古文的,毕竟大力提倡学习英语的这些年,多少人“正眼”看过自己的母语?这才刚开始重视,就受不了了?
其实,学古文与学其他学科并不冲突,反而有加持的作用。只不过,目前之所以遭到很多人反感甚至怒批的最大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太大。说减负说了这么多年,越减越“负”了,这其实不光是语文这门学科了,应该是整个教育领域的责任。
重大改革往往会带来诸多不适应,这都很正常,家长和学生需要一定时间去调整和适应。
每日一问:你认为三年背72篇古文多吗?
用户评论
其实古文学习这东西就是个文化沉淀啊,我觉得更应该注重它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而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应试教育越来越搞不懂自己要干嘛了,为什么要让学生背那么多古文?古代人写的东西跟现在的生活毫无关系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古文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一开始就堆砌难啃的典故和成语。很多学生因为太过于追求效率,反而忽略了理解古文的乐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平衡效率与启迪?这根本就是个矛盾体!为了应试,大家只顾着看解题技巧,可是古文本身的美好却被糟蹋了。考试不是唯一的标准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当年学习古文的时候,老师总是强调古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内涵。其实也让我对中华文化的根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应试教育就是给学生设定一个狭窄的目标,让他们只能关注考试分数,却忽视了真正的学习内容。比如学习古文,不应该把重点放在阅读速度上,而是要从文字中体会古代人思想和文化。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同意文章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完成任务,而不是真正理解古文背后的智慧。 应试教育的确需要改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啟迪。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不光限于古文,很多应试教育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精神。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考试成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要平衡效率与启迪,我认为教学方法才是关键。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而不是仅仅依靠rote memorization来完成任务。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古文学习本身很有意义,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人生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练和优雅。但应试教育的压力确实会让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觉得应试教育应该改变一下思路,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古文学习可以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但现在却被变成了一个枯燥乏味的填鸭式任务。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现在工作了,才知道古代文章里很多道理放到现代社会依然适用。我觉得古文学习不能光看效率和成绩,更应该注重其生命力和文化传承价值。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平衡确实是个难题, 感觉很多时候是为了应试而努力学习古文,却忽略了理解古文的乐趣所在。希望未来教育可以更加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利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应试教育对古文学习影响很大,导致很多学生只能死背单词和成语,却无法真正理解其内涵。 应试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它当作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学好的唯一标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教学方式改革才是关键。 可以尝试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古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结合现代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实用价值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zyjy/5558.html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说的太对了!高中背72篇古文,真的太痛苦了,而且很多内容都和现在的生活没什么关系,背了也记不住。感觉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硬塞知识,根本谈不上理解和运用,真的不知道有何意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当年也觉得背古文很痛苦,但是现在想想,其实也收获蛮多的。虽然有些内容可能和现在生活没什么直接联系,但至少开拓了视野,了解了古代人的思想和文化,而且背古文还能提高语文水平,对写作很有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温老师说得有道理,死记硬背古文确实没有意义。学习古文应该注重理解和运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背诵。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古文的思想和文化,而不是把古文变成考试的工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背72篇古文,真的太难了!我经常背到头疼,而且很多文章都看不懂,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背完就忘,感觉毫无意义。感觉真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一点都不有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背古文可以锻炼记忆力,还能提高语文水平。而且有些古文真的很有意思,比如《陋室铭》,读起来很有哲理。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背诵,理解和运用才是最重要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很同意温老师的观点,但是我觉得学习古文不能完全否定背诵。背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文,而且背诵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一刀切。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当年学古文的时候,也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后来上了大学,才慢慢理解古文的魅力。我觉得应该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慢慢去体会古文的精髓,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高中生都觉得古文枯燥乏味,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学习古文的乐趣。古文其实很有意思,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文化。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古文的魅力,而不是让他们对古文产生厌恶情绪。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背古文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去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也更容易记住。比如《岳阳楼记》,如果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心情去理解,就会发现它是一篇很有哲理的文章。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老师的观点太偏激了,古文学习不是只有死记硬背,还可以通过朗读、理解、分析等方式去学习。背诵只是其中一种方法,而且背诵还能提高记忆力,对学习其他科目也有帮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背72篇古文,我感觉压力很大。很多古文都看不懂,背起来也很难。但是我也知道学习古文对提高语文水平很重要,所以我会继续努力,争取理解和背诵好这些古文。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应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比如,可以组织古文朗读比赛,或者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古文,这样他们会更有兴趣学习古文。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背诵古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文。因为只有记住了一些经典的句子和文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非常赞同温老师的观点!现在很多学校都过于重视背诵,忽略了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学习古文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希望未来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古文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还要注重理解和运用。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而且古文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习古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学习古文应该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结合现代生活,将古文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可以将一些经典的古文改编成现代故事,或者将古文中的哲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温老师说得太绝对了。学习古文并不一定要死记硬背,但背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古文应该注重理解和运用,但也不应该完全否定背诵的作用。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背72篇古文,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古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当然,学习古文也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应该注重理解和运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古文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而不是一种痛苦的煎熬。老师应该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解古文,让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而不是让他们对古文产生厌恶情绪。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温老师的观点很有道理,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古文确实可以死记硬背,比如一些经典的句子和文章。但有些古文就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和分析,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学习古文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