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特殊教育

县中模式与多元化教育:一流理念下的二流成绩探析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县中模式与多元化教育:一流理念下的二流成绩探析,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Part 1 | 县中模式

当然,江苏的县中模式以南通最为有名,又多又好。

90年代中期,南通一个县有几十所初中,散落于各乡镇,几乎一个镇就有一所初中,而最好的高中是在县城(县级市),也就是县中。中考时,根据考试排名,收录全县前150名作为公费生(没有赞助费),然后是成绩次之的150名半公费生(稍许赞助费),最后是某条分数线之上但必须缴纳全额赞助费的300名学生。

除去县城一所非常好的初中占据了几乎一半名额,其他平均下来,一所初中也考不了一名县中的公费生,因此考取县中被认为是极高的荣耀。县中老师是整个县里各门学科的翘楚,底下哪所学校的老师出色,就被县中招过来,一拍即合,毫无障碍。

这种师资的集聚,与南京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因此,县中的好,首先是建立在绝对根据排名录取的最优秀生源与县城里最优秀的师资的集聚基础之上。这一点,南京教育根本做不到,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都无法做到县中模式的要素之集中。

本质上,县中就是一个县“举全县之力”打造的超级中学。

从人口上,南通的通州、启东、如东、海门等都是百万级人口,每一个县城就相当于南京教育资源最密集和常住人口最多的鼓楼区、秦淮区,相当于高淳、溧水两个区的总和,虽然纯粹的人口对比并不能说明完全的等量齐观,但南通县城的人口基数毕竟给教育尤其是高分段人数提供了强大支持。实际上,不仅南通,整个江苏的县城人口而言,其实都蛮稠密,都很均匀,江苏的市区集聚优势不明显——这点,与浙江、与广东、与全国其他省份也有区别,在这些省份,城市尤其省会城市是碾压一切的。

从资源上,县中往往是整个县里气魄最为宏大、硬件最好的学校,记得第一次到县中就被震撼,数百亩的各色建筑,风格统一,现在想来应该是新古典主义的法式风格,如图书馆、行政楼、实验楼、教学楼,无不是华贵典雅,稳重大气,气质在建筑的冷静克制中优雅的散发出来。

县中生活的一个特点是寄宿,即便家在附近县城,往往也选择寄宿生活,因为节省了大量奔波时间。学校的建筑都美轮美奂,但宿舍楼却简陋至极,又长又窄,夏天的艳阳把小小的宿舍晒得通透,个个都是人肉香肠。到了冬天,畅通无阻的寒风掠过苏北平原,直贯而入,冻得人浑身颤抖。

冬天晨跑是意志的锤炼。在激昂的旋律中迅速起床,跑到操场,班主任和老师也都陪伴着,上千人整体划一地跑步,有莫名的仪式感。在整齐的脚步声里,其实蕴藏着最朴素的真理,对于这里的大多数家境平平者,唯有跑步,才不落伍。

(作者讲述得是自己多年前的经历,现在的条件已经改善很多。毕竟,即便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拿出去在全国也不算差。半数以上的县,已经跻身全国百强县。)

Part 2 | 县中学习

县中模式被普遍认为是半封闭半军事化,这也是实情。从早到晚的学习时间,含有夜自修,一个星期只休息半天,用来洗衣服、洗澡和稍事休息。一个月仅仅放一次假,也不过一天半时间。

(一)意志力。南京的孩子补课多,叫苦连天,而县中的孩子高强度学习,一声不吭,因为习惯了。对于县中的农村子弟,高考几乎是人生的唯一机会,承担着改变命运的重任。尽管事实上,农村子弟勤奋刻苦,终其一生也不过与城里子弟坐在一张桌上喝咖啡,好整以暇地谈素质教育。但对于农村子弟是人生的进阶篇了,有希望、有未来、勤学习、肯吃苦,这是县中学子的整体心理状态。

县中的学习氛围里,非常不好一点就是时时较劲,过于焦虑,有些学生对待成绩的态度异常坚定、执著,精力和时间都在穷究题目,翻来覆去,各种思索,解答是一方面,还得弄清几种方式的解答,穷尽途径,毕其心血,心智上也容易偏执;

(二)课外培训。在南京和其他大城市,若想在学习方面提优补差,往往少不了去培训。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龄段的课外培训是常态。目前越来越严格的“均衡教育”政策倾向,南京校内仅提供基础教育,广大培训机构提供了培优业务。

而在县中,教育培训市场很小,几乎不存在。即便有,也是个别老师偶尔出于人情进行小范围的补课。县城村镇,根本不具备大城市的规模化市场需求,无法实现商业利益,从而达不到商业目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县中本身的学习就是从早到晚,没有课外学习的时间,也没有必要性。在北京、上海、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受限于教育政策,学生校内学习的强度和时间远不如县中。这种现象的弊端在于,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被严重削弱。甚至,因为公办校的绩效考核、长官意志、教学边缘化、考试机制变化、激励制度等因素,导致老师吃大锅饭,学生也无心恋战。要想有好的成绩,功夫全在课外培训辅导——如前所述,县中模式下,校内就是一切,一切都在校内,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教育机构在全省都是遍地开花的程度。我认为,教育机构的普及跟经济发展正相关,温饱尚不能解决,谁会去培训机构呢?)

(三)一体化效率。县中除了应试的时间与强度优势之外,还显得更有集权式效率。这简直是一定的。在大城市,教育=校内教育+校外教育。奔波劳累,时间浪费在路上,更何况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的“匹配效率”是一个大问题,对父母的洞见与选择提出了很高要求,即深度了解孩子的学习、个性情况,来匹配适合进度与强度的课外培训,匹配得对,有利于学习。匹配得不对,事倍功半,徒增烦恼。而这点,县中教育=校内教育,根本不存在什么“匹配效率”,没有比一直上课的老师更了解学生的了。

Part 3 | 县中老师

对于县中老师,一直心怀尊敬。学校配建了教师公寓,也提供了优厚待遇。县中老师也乐于把学校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中心甚至全部: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由此可见,县中模式,占据了学习时间、学习效率、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精挑细选的整体优势,一体化教育体系,这不是大城市骑墙的应试教育能比的。

县中老师的责任心,令人感动。我所遇到的老师,几乎一整天都在学校。我猜测,作为教师,他们的成就感全部建立在学生的录取率、高分段、一本率和二本率上,而大城市的老师,生活丰富多彩,也更人性化,大城市和县城生活观投射在教育岗位上的参差之别。

记得当年的语文老师非常严谨,备课认真,一丝不苟。教了二十年书,依然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看她的样子,仿佛在从事着一项极其伟大的事业。有时,我也会觉得,每天有十几个小时在学校,从早晨七点到晚上九点多,而且是每天、每月、每年如此。表情端庄,略蹙眉,走着路也是在思考的表情,似乎有无穷无尽的教学上的事在她脑海里盘旋。备课的课本,满是圈点、描红、重点词汇和语句突出,不计其数的各种符号、记号、注释,让人油然而生尊敬。

Part 4 | 南京教育

十多年前读大学,就耳闻南京教育之殇,夏天的南京又闷又热,而每年高考之后的失望与无奈则成为一首流行曲,在城市悠荡不停。

记得2000年初,南京媒体就炮声隆隆,如下批判:

南京高考成绩,江苏垫底;

县中碾压南京,状元数、高分段人数,全是苏北、苏州等,没多少南京影子;

一本率、二本率,远远落后兄弟城市,考生家长齐黯然;

素质教育是遮羞布。素质教育不是不管教育,学校借素质教育推卸自身责任,老师借素质教育之名行课外培训之实;

南京的学生娇生惯养,酥软了骨头,吃苦耐劳、刻苦拼搏不如农村子弟,而且与苏南相比也落后,这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云集了全省教育资源优势的南京,高考之痛,何时了结?

对此,姜堰中学校长很沉稳的踩上一脚:“南京高考考不过外地,家长很心急。我的看法是南京的校长、老师要改变观念,不能以为乡下高中考得好是应试教育搞出来的,而对自身没考好感到不以为然。这是不对的,作为校长、老师,要从家长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是自己孩子参加高考,我们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南京有一位老师言辞恳切,甚至略带悲情:“我很庆幸能在一所坚持全面育人的学校从教,我常常告诉自己和学生,要珍惜这份幸运。但我知道这种坚持太艰难,常常担心我们的坚持还能撑多久?”

其实,那个时间段恰是南京素质教育的推广期,一时也是轰轰烈烈,减负成风,培养有格局、有视野、有见地、有解决能力的学生而不仅仅是应试机器。

和北京、上海这类教育资源丰富的直辖市不同,南京教育资源也丰富,但缺乏实际的高校名额支持,素质化改革非常不利。因此,素质化的进程基本被打断,大力推进的信心不足。

这从家长的态度上始见一斑,“儿子在金陵中学读书,几个初中成绩原本不如他的同学到乡下两年,成绩就超过了他。我跟学校反映,可学校要么责怪家长没配合好,要么指责乡下搞应试教育。”

于是,这位家长反问,学校不重视考试,要是孩子连大学都考不上,发挥潜力都没有机会,这怎能拿素质教育来搪塞?

令人不是滋味的还是学生自己的态度,对南京教育抱怨,其中一例,“我高中3年学习中,学校用上课时间给我们组织社会调研、第二课堂等素质教育的内容,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两成多,但这些对高考没有用,我真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时间。”

我想,没有比学生自己对学校和老师素质化教育的否定更令人绝望吧,“我真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时间”,短短一句话,凉透很多人的心。

十多年过去了,南京教育已经脱胎换骨(本质原因是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在一代一代教育政策、氛围、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集体摸索下,逐渐形成了“南京特色”,尽管部分南京媒体和部分专家还在动辄渲染南京高考倒数第一这种不实消息时,南京的全面发展有目共睹,即便短项如应试成绩,也有所提升,全然不是昔日因推行素质化而被奚落的地步。

总体上,南京的全面发展教育格局是一个特点,这符合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与家长的多元价值观。

Part 4 | 南京教育PK南通县中

平心而论,高考也谈不上公平,尤其对于南京教育而言,综合学习时间可能是以南通为首的县中模式的一半或七成。在各自不同的教育监管与氛围环境下,三年累积下来不同的学习时间,同样一张试卷,高考本身就制度性的偏向于后者。

这与南京学校无关,纯粹是一城一地的政策与自上而下的氛围。

很关键的一点是,如果,南京的学校实行县中的应试体系,很多家长会举报和反对。因为,南京的家长价值观与教育路径的多元化,有的走应试和高考路线,有的走各种竞赛和提前录取,有的走艺术路线,而有的走出国留学路线,而县中模式的家长则是整齐划一的纯粹:应试。一个是多元化价值观与路径,一个是纯粹的一条道死磕到底。

其实,这从2018年的教育结构上就能看出区别。南京体现出多元化的教育路径:

(一)国内名校提前录取

南京通过保送被国内名校录取学生达167人,占全省97.6%,其中被C9高校联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国内知名高校)提前录取人数达70人,占全省94.5%;

(二)竞赛

南京获得国际国内奥林匹克奖牌数达166人次,奖牌总数、金牌总数均位于全省首位,已经取代了其他竞赛强市的地位;

(三)海外名校录取

截至目前,南京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世界知名高校录取人数已达1560人,分布美、英、加、德、法等国家和地区,占全省70%以上。留学学生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中国大陆城市第三;

(四)艺术特长生

南京艺术特长生达线达到1000多人,也是全省遥遥领先。

(五)高考成绩。

南通的高考成绩依然是江苏排名第一,非常辉煌。而南京呢,大量南京学生通过国内名校提前录取、竞赛、海外名校录取、艺术特长生这四种途径进阶高等教育,即便南京高考,这些年也在不断进步,缩小与领头羊南通的差距。

为什么,南京的教育成绩不像其他省会城市那样一枝独秀?

明朝时,南京所在的南直隶(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安徽省与上海市),满清入关为江南省,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

南京/南直隶小学总数为4402,全国12612所,占据全国35%

历史上,南京、苏州、淮安、扬州、泰州、南通、无锡、常州的学风蔚然,民间普遍崇文重教,这与中国其他省的状况完全不同。对于绝大多数省份,其省会城市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几乎是碾压态势,而南京的教育不突出并不在于南京本身弱,江苏省的最大特点是每个城市的实力都很强,省内小伙伴们的教育水平都很好。

高考是省内竞争,在人文荟萃的江苏,高考就是一番残酷的内部搏杀了!

用户评论

我要变勇敢℅℅

其实我觉得我们从小城市环境成长确实缺少一些多元化的接触机会,所以现在想来“多元化教育”听起来真的很理想!希望这种发展方向能真正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荒唐

我从小就是县城长大,并没有觉得教育水平有什么特别大的差距。现在这些大城市的所谓“一流理念”,我觉得也不一定就等于最好的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離

说实话,作为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我对这种“多元化”概念还是不太懂。难道不是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上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情的过失

我很赞同县中模式的教育理念,它更强调务实的学习和品行的培养,而不是单纯追求浮华的成绩。而现在所谓的“一流理念”,其实就是一些名堂响亮的操作,最终可能还是导致二流的成果!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稳妥

感觉像是在把“多元化”说成是新潮流一样,忽略了传统模式已经很有效的点点滴滴,有些教育新概念确实需要慎重考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像从了良

从县中模式到多元化教育,这个转变的确值得思考。但我觉得最终决定性还是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老师的能力,不能只是盲目追求表面改变!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我认为“一流理念”本身并不比“二流成绩”更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看单一指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我更希望的是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更有质量的课程内容。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县城模式的确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和学习环境相对单一,但“多元化教育”也需要慎重实施,防止走入偏激的思维陷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指尖的阳光丶

我觉得“一流理念,二流成绩”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误导,我们不应该把教学成果简单地归结为一个结果。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全面的人格,这都是不可忽视的价值。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追忆思域。

我也许是保守一点,但我认为传统教育方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必过度追求“新潮”。学习方法和思想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发展,不能轻易否定过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黑色迷你裙

如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更优秀的学生,那么多元化、融合各种理念都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一流”。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高质量教育的孩子来说,多元化教育或许的确能打开视野,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是否真的能够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受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我觉得有些观点把“多”变成了一种标榜,真正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而不是盲目地堆砌各种课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栀蓝

作为一名老师,我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和成长进步。多元化教育当然很好,但我认为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我希望这些探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引导教育方向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真正造福于每一位学生!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我从文章中看到了两种差异化的教育理念,各有优劣。我想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鼓励更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可能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对“多元化教育”这个概念一直持开放态度。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优秀的经验和方法,但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实际情况,打造适合本地区的教育体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tsjy/93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