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精选12位独特古代人物素材,别具一格的精选集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高中语文教学:精选12位独特古代人物素材,别具一格的精选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精选12位独特古代人物素材,别具一格的精选集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适用话题】选择、兴趣爱好、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陆羽是一代“茶圣”,却不知他为茶付出了多少艰辛。为了考察茶事,陆羽数十年如一日起早贪黑、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多少次身陷险境,他也没有畏缩退却。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后,陆羽开始隐居苕溪专心著述。他历时五年完成《茶经》初稿,又经过五年的增补修订,才正式定稿。他以茶为友、与茶作伴,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茶也成就了他的人生。
【适用话题】勤奋、坚持、专注
02
“布衣王爷”朱载堉
朱载堉是明朝藩王郑王朱厚烷长子。朱厚烷去世后,身为世子的朱载堉却七次上书皇帝,辞去王位,以布衣身份潜心做学问。朱载堉在音律、数学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著有《乐律全书》等多部巨著,比德国音乐家巴赫早100多年发现了十二平均律,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尊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适用话题】斜杠青年、不慕荣华、求知、中国文化自信
03
卫懿公好鹤
春秋的卫懿公爱鹤,不仅在宫里大肆豢养,还给它们赐官授爵,让它们乘坐华丽的车。官员为了媚上,纷纷驱使百姓捕鹤,民间因此怨声载道。后来,狄人攻打卫国,卫国将士人心离散,说:“鹤有俸禄有官职,派鹤去打仗吧!” 最终,卫懿公兵败被杀。
【适用主题】玩物丧志、昏庸无德、民心向背
04
魏玄同宁死不告密
武则天登基后,为稳固统治,鼓励告密。宰相魏玄同遭人诬告,被武则天勒令在家自尽。前往监刑的官员十分同情他,告诉他说只要他愿意去告密,就有机会当面见到武则天,这样就能陈述冤情,或许可以免得一死。魏玄同表示人总有一死,不能为求自己活而去诬告他人。最终拒绝了对方的好意,坦然赴死。
【适用话题】坚守底线、原则、君子之风
05
鉴真东渡
唐代高僧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他在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同时,还把中医技艺带到了日本,被誉为汉方医药之祖。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宏伟庄严、精美牢固,至今仍屹立于奈良市,被日本人视为国宝。他还带去了50多卷书法真迹,大大促进了日本书道的形成。鉴真东渡是古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典范。古人云“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今人说“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自古以来,人类就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到现在,全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适用话题】文化交流、人类命运共同体
鉴真东渡是古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事件,其过程可谓几经曲折、历尽艰险。当时航海技术落后,鉴真一行屡次经历飓风、触礁、沉船等海难,五次渡海都未成功。其间,这位高僧还遭受了弟子去世、自己双目失明等一系列打击。但是鉴真的意志百折不摧、愈挫愈勇,终于在第六次成功渡海,抵达日本,完成了这一划时代的壮举。
【适用话题】意志、挫折、逆境
06
黄公望画《富春山居图》
画下《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巨大,被评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曾经是元朝的一名小吏,年近半百仕途受挫,于是绝意于功名,转而重拾心底的艺术梦想。他背着装画具的皮囊,踏遍江南名山大川,常常终日观察、作画,以至废寝忘食。乘着艺术的翅膀,黄公望从世俗纷争中超脱,实现了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八十多岁时,他完成传世巨作《富春山居图》,然后安然离世。梦想是用来支撑灵魂的,正是绘画这个梦想,让黄公望这个失败的小吏,拥有了充实而丰盈的人生。
【适用话题】梦想、诗意生活
黄公望别号“大痴道人”,人如其名,他对绘画艺术深深痴迷。他的创作从来不是凭空想像,而是师法自然,对景写生。他不辞辛劳踏遍江南名山大川,感悟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灵性。有时为了一个画面,他会呆呆地坐在石头上,一坐就是一天,下了雨也不知觉,被世人称为“大痴本色”。那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就是这样画成的,他边观察边创作,“五日画一山,十日画一水”,积七年之心血,终成传世之国宝。
【适用话题】工匠精神、专注、实践
07
公孙大娘“一舞成三圣”
公孙大娘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第一舞女,其剑器舞风靡一时,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曾留下她的舞姿。公孙大娘的盖世技艺影响了同时代三位不同领域的大师:草圣张旭笔走龙蛇的草书、诗圣杜甫慷慨悲凉的《剑器行》和画圣吴道子“天衣飞扬”的画作,都有公孙大娘舞蹈的影子。
【适用主题】借鉴与模仿、榜样
08
刘备:髀肉复生
“髀肉复生”的原义是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在和曹操的一战中,失掉了地盘,于是,投奔了刘表。在刘表这里,刘备长时间无所事事,生活安逸的过了五年。有一次,刘表请刘备吃饭,大谈天下大势,很是兴奋。过了一会儿,刘备去上厕所,无意间摸到自己的大腿,发现大腿内侧因为常年骑马而消失的肥肉又长了回来,不禁悲从中来。回到席间,刘表看到刘备的泪痕,好奇询问原因。刘备说:以前南征北战,天天骑马,大腿上的肉精壮结实。如今到您这里,一晃已是五年,生活安逸,根本用不着骑马,大腿上的肥肉又长起来了。时间过得飞快,我眼看就要老了,但是复兴汉室的功业还没有完成,想来心里很是难过,所以就掉下泪来。
【适用主题】奋斗、佛系、反思
09
汤显祖
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1598年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心情颇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只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在遂昌,他“去钳剭,罢桁杨,减科条,省期会”,建射堂,修书院。有时下乡劝农,常年则与青衿子秀切磋文字。这种古循吏的作风,终于使浙中这块僻瘠之地大为改观,桑麻牛畜都兴旺起来。也许汤显祖是把这里当作他的理想王国了,在上述善政之外,竟然擅自放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观灯,为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无顾忌。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常得罪名人。晚年淡泊守贫,不肯与郡县官周旋。《明史》记他“意气慷剀”,“蹭澄穷老”,这评语颇能概括其生平之要。其戏剧作品《还魂记》(一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 。
【适用话题】淡泊名利、正直、才华、理想王国、与众不同
10
向敌人敬酒的康熙
康熙在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辅佐他登上皇位;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尽忠朝廷;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鰲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适用主题】对手、竞争
11
东魏名士李谐
李谐是东魏时期的名士,他学识渊博,口才出众,其辞辩风采轰动江南,令人倾倒。其实,李谐是有生理缺陷的。一是有些跛足;二是脖颈上长有一个肉瘤;三是有些口吃。针对自己的三大缺陷,李谐极其注意掩饰,一贯坚持“二慢一仰”的做法。就是说,为了掩饰跛足,他走路徐行,使步履沉稳;为了掩饰口吃,他说话意在口先,慢条斯理,使口齿清楚,掷地有声;为了掩饰脖颈上的肉瘤,他就仰脸讲话,使肉瘤隐于衣领内。结果,慢,练就了他不急不躁,遇事沉着的性格;仰脸,给了他抬头挺胸,胸有成竹的自信。于是,缺陷就像浮云一样,飘到了天边看不见的角落。有信心避开短处,或者利用好自己的短处,何尝不是另一种长处。
【适用主题】短处与缺陷
12
行万里路的李时珍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适用主题】理想、选择、实践、谦虚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ydt/15090.html
用户评论
哇,这篇文章太有启发性了!我一直觉得高中作文用到的古文素材太过千篇一律,这些人物确实很有特点。我平时也比较喜欢考古和历史,看了你说的这些我就开始想学习他们背后的故事了,期待下学期能写出更加有创意的作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写的真的太吸引人了!我一直觉得语文课的素材太枯燥无味,这12个人物听起来很有意思啊。希望老师也能选用一些新鲜的素材来教我们,这样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对这些古代人物不太了解,但我一直觉得用古文素材写作文很难写出新意来。现在看到这篇文章,感觉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些“小众”的素材,比如你说的那些人物,能让我更有灵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课总用的那些经典人物故事,我都听腻了,看着标题就觉得眼前一亮。期待能够了解更多这些不常见的古代人物的故事,写出更加引人入胜的文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认为用“小众”的素材写作文比经典素材更容易取得好成绩啊!因为老师评分时比较注重新意和创意,而这些人物故事应该更能突出点睛之笔。作者分享你的学习经验很棒!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虽然很不错,但是我个人还是觉得一些经典的古代人物素材更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和琢磨,毕竟这些人物的故事已经被人们传颂了很久,他们的价值远远超过表面上的“新鲜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用这些“小众”的人物素材来写作文真的太优秀了,因为老师每次都让我们去挖掘一些更深层次的主题,而这些人物故事应该更容易帮助我们找到切入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学习方法比较偏激。古代人物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无论是“小众”的还是“经典”的,都有其价值,不应该一味追求新鲜感。我们需要全面学习并从中汲取营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课程确实需要更多多样化的素材来丰富我们的视野,这篇文章提到的12个人物听起来很有趣。我也很愿意尝试用这些素材写作文,或许可以写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同意你的观点,选择合适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素材很重要。如果过于追求“小众”可能会导致文章缺乏深度和广度。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走捷径,想用这些“小众”的素材来迎合老师评分的标准,我认为这样不太好,我们需要真正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才能写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课上的作文真是太考验人的思辨能力了!这篇文章提到的小众人物确实很吸引人,希望我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去学习它们的经历,或许能写出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作者的想法很有启发性。古代人物的很多故事都被我们熟悉化了,确实需要寻找一些新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这12个人物的例子让我感觉视野开阔了,可以尝试在作文中使用新的素材。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小众”的人物故事确实很吸引人,我可以想象作者肯定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和了解他们背后的史实,这样的文章更能体现出作者的用心和钻研精神!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想学习用这些“小众”的素材来写作文。我感觉可以用一些小说或者电影元素与这些人物故事结合起来,这样可能会更加生动有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语文学习其实应该更注重探索和发现。不仅仅是掌握语法规则和词汇,还要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方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