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上》第(三~六)篇深度解析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wàng),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shàn)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1、以力假仁者霸:依仗实力,假借仁义之名而一统天下的叫做“霸”; 2、王: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 3、王不待大:要称王,不一定要有强大的国家; 4、汤:即成汤, 商朝的开国之君;文王:周文王姬昌,周武王之父,周朝奠基者;汤和文王都是以德政化天下; 5、赡:充足; 6、七十子:七十个弟子;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7、思:助词,无意义。
四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wù)辱而居不仁,是犹恶(wù)湿而居下也。如恶(wù)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dài)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dù),绸缪(móu)牖(yǒu)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1、仁则荣:实行仁政就有荣耀; 2、恶湿而居下:厌恶潮湿却自处于低洼之地; 3、闲暇:指国家安定,无内乱,无邻国之忧; 4、明其政刑:修明政治法律; 5、彻彼桑土: 揭下桑树根上的皮;土:根; 6、绸缪牖户:犹绸缪未雨,在下雨之前缠缚好门窗;牖:窗子;户:门户; 7、下民:指树下的人。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pán)乐(lè)怠敖(áo),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1、般乐怠敖:肆意作乐,怠惰遨游;般:乐; 2、永言配命,自求多褔:永远配合天命,自己寻求多福; 3、太甲:《尚书》的篇名; 4、天作孽,犹可违:天降的灾禍灾祸,还可以躲避; 5、自作孽,不可活:自己造的罪,逃避不了。
五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cháo)矣。市,廛(chán)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1、廛而不征:货物储藏在栈房中不征税;廛:堆积货物的栈房; 2、法而不廛:如果滞销,依法征购,不让货物长久积压; 3、讥而不征:指关卡只稽查而不征税;讥:检查、查看; 4、助而不税:只需助耕公田而不再征税。
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méng)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1、廛:指民居; 2、夫里之布:指夫布和里布;因故不能服徭役者,需要出钱雇役,雇役钱为夫布;宅有空地而不种植桑麻,由国家抽取惩罚性的地税,叫里布; 3、氓:外来的百姓; 4、仰:仰望; 5、济:成功; 6、天吏:按原文理解,“无敌于天下”的吏叫“天史”。
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hù tì)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ù)其声而然也。
1、乍:忽然; 2、怵惕:恐惧;恻隐:同情; 3、要誉:博取名誉;要:求、取; 4、乡党: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wù)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端:萌芽; 2、四体:指人的四肢; 3、自贼:意思是自己残害自己; 4、然:同“燃”。
原文:
三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wàng),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shàn)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四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wù)辱而居不仁,是犹恶(wù)湿而居下也。如恶(wù)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dài)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dù),绸缪(móu)牖(yǒu)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pán)乐(lè)怠敖(áo),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五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cháo)矣。市,廛(chán)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méng)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chù tì)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ù)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wù)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ydt/14798.html
用户评论
终于看到这部分了!这段关于“施政”和“仁义”的论述真是醍醐灌顶,孟子说得真是一針見血,那些喜欢专权的人们就应该好好读读这些话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孟子的思想很有魅力,但这版公孙丑上确实比较难懂。我感觉很多地方都是层层叠叠的论述,而且缺少一些现实案例的支撑,让我想深入理解就有些困难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而无知”这句让人深思!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并不断学习成长,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孟子真是个千古智慧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段后,我更能理解孟子的“理想君王”究竟是什么样子了。仁政、爱民、顾民,这些理念确实值得我们追求,但现实往往是复杂的,实行起来并不容易。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公孙丑上和以前写的有些不太一样,更加注重政治的建构以及统治者的责任,这部分很有意思!孟子的思想始终在引领我思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以为孟子只是说“人本”,没想到他还强调“知己知彼”。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是要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非常赞同孟子的观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公孙丑上确实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著作,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次看重在“施政”方面,我觉得孟子的思想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段关于“仁义”的描述真是让人心生敬佩,可惜现实生活中还看不到太多真正的仁人志士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孟子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他的论述总是条理清晰,可以让我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部分内容确实比较挑战思考,需要静下心来细读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我个人不太认同孟子所说的“君王”应该完全依照“仁义”施政,现实情况可能更加复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直觉得孟子的思想非常值得学习,但这段关于“施政”的内容让我感觉有些过于理想化了,缺乏对现实问题的透彻分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公孙丑上》更像是一部探讨伦理哲学的经典著作,而不是单纯讲解政治策略的手册。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孟子思想的内核价值。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段关于“知己知彼” 的论述令我深感启发! 我们每个人都要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才能更好地相处和共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孟子真是太厉害了,用仅有的几个字就点明了治国的根本道理。我觉得他的思想在各个时代都适用,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孟子说“人而无知” , 我突然想到很多人都是自以为是的, 其实真正的智慧就在于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感觉孟子论述过于宏大,缺少具体可行的建议。他把理想状态描绘得非常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可能面临很多现实难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孟子的理解确实在不断的深入,每一次读都能领悟新的意境。「兼爱」「仁义」始终是我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