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嘉兴一中郑仁江先生抗疫日记的再阅读
其实深入解读:嘉兴一中郑仁江先生抗疫日记的再阅读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深入解读:嘉兴一中郑仁江先生抗疫日记的再阅读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
2023年1月1日
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医院人满为患。老头子患新冠几天了,因为送不进医院,只能躺在家里苦苦硬撑!昨天下午,经过共同努力,我们兄弟几个终于把老头子送进医院。
接下来,治疗就全权委托给医生了。然而,老头子的饮食问题又让我们头疼不已!在一中宿舍,保姆做的饭菜不合他的口味,导致他一直不吃不喝,结果把胃给饿坏了。即使住进医院后,他也不愿进食。每次问他想吃什么,他总是摇摇头,说不想吃。新冠肺炎非常消耗体力,必须高度重视营养摄入。老头子这样不吃不喝,对身体康复极为不利。我在想,等他消炎抗病毒后,是否可以考虑通过挂营养液来帮他补充体力。如果效果仍然不明显,是否应该采用鼻饲的方式,通过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直接向他的胃里注入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确保他的营养供给和治疗。营养液可以是搅碎的饭菜,也可以是医院专用的营养液。鼻饲一段时间后情况有所好转,可以再恢复从口进食。显然,老头子的饮食营养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帮助他渡过这一难关。
2023年1月4日
早上护工微信我说,老头子喜欢吃果冻橙,这是好现象,今天我去医院时给他带过去了。
下午查房,老头子的各项生命体征都良好,之前在家里血氧度只有85,今天96,比我们还好,血压151/67,也不错,血糖早上测是4点多,后来吃了东西再测是6点多,正常了,只是血钾有点低,医生马上给他补钾,同时再三关照我们,老头子现在处于非常时期,极度缺乏营养,所以一定要让他吃下去,只要他想吃就给他吃,不要忌口,等他营养增加了、体力恢复了,再来考虑其他病的忌口。不管怎样,老头子的病情似乎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希望大家继续加油努力。
2023年1月9日
今天,老头子对我说没气力,想呕吐,我就去找宗主任和杨医生。他们告诉我,老头子得的是新冠肺炎,他身上的病毒目前暂时没有好的药物治疗,只能靠他自己硬扛,我跟医生讨论了用美国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的莫诺拉韦治疗,其实我也知道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的莫诺拉韦胶囊只对新冠早期5天内有效,像老头子感染时间这么长,已没有多大效果了。从老头子的肺部CT造影看,他的右肺有炎症,医院已用最好的消炎药给他消炎,另外加了补充营养的氨基酸和护胃的药等,医生说,如果老头子还有呕吐现象,考虑给他用止吐药。
我拜托医生加强检查,密切关注老头子的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医生建议家属,老头子营养不良,光输营养液不够,建议我们用白蛋白,最好是免疫球蛋白。这两个药是自费的,由于新冠爆发,免疫球蛋白即便价格暴涨,也是空前紧张,偌大的嘉兴居然找不到一瓶。而医院的白蛋白也正好用完,需要家属自己想办法。我建议几位兄弟讨论一下:1、老头子用不用白蛋白或者免疫球蛋白?2、如果用,谁有办法去搞,白蛋白一次一瓶,免疫球蛋白按照老头子的体重一次大约用4瓶。老头子求生的欲望很强,态度很迫切,再三关照医生要给他用最好的药,自费也可以(看我今天拍的视频)。
2023年1月12日
昨晚大科何主任在国外通知,让我们把从上海浦东机场接来的免疫球蛋白交给病区主管张医生,由张医生开医嘱后使用。老头子这次住院,多亏何主任安排到他的大科病区,这样可以方便他遥控。
今天一早我先带了8瓶免疫球蛋白去医院。护工小孔告诉我,第一批查房医生刚走,说要给老头子挂营养液。我一听马上去医生办公室告诉医生,先不挂营养液,家属已买到免疫球蛋白了。医生听了也很兴奋,都知道现在免疫球蛋白这个药非常紧缺,他们对家属积极配合医生工作,给予了口头表扬。医疗小组的医生们告诉我,白蛋白跟免疫球蛋白可以同时用,不冲突,上午挂白蛋白,下午再挂免疫球蛋白。按老头子的体重,每瓶2.5克的免疫球蛋白一次挂4瓶,总计10克,先挂几天再说(挂白蛋白和球蛋白的速度一定要慢一些,我已关照护工小孔,输液时要加强监控)。
医生再三提醒我们,免疫球蛋白虽好,但不是仙丹,不能保证药到病除,家属要正确对待。不管最后效果如何,只要对老人尽到心意、有个交代就好!医生让我在使用免疫球蛋白的医嘱上签字。我清楚,现在对老头子的抢救治疗是第一步,主要解决新冠感染,后面还有第二步、第三步。对于我们兄弟来说,任重道远,盼望大家朝着老头子康复的目标,各自努力,顶峰相见。
2023年1月14日
今日,老头子表现得十分配合,不再坚持去厕所大便,而是选择使用床上大便器。大便的颜色起初正常,但后面有点黑,我已拍视频发送给了主管王医生,以便判断这是否与昨天挂血浆或其他因素有关。查房时,老头子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血压为157/69,氧饱和度为96%,血钾也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至于昨晚挂血浆后他的血液指标会发生什么变化,明天病区将为他安排生化全套和电解质四项检查等,我们当天就能得知结果。
自从老头子住院以来,身上、手上插满管线,不方便使用剃须刀,所以一直没有刮胡子。我特意为他买来了电动剃须刀,当我趴在病床边,细心地为他剃胡子时,我注意到他的眼角里泛起了泪花。这一刻,我明白,我们子女带给他的这份温情,让他很享受,也很感动。
2023年1月19日
有个头痛的事情:护工小孔做到1月21日(年三十)早上8点钟就辞工回家了。她告诉我不做的理由是晚上睡不着觉;老头子身体很重,她搬不动,做了十天感到非常累。现在她的护工费是400元一天(包吃),春节期间再给她加200元/天,她也不要。看来只能抓紧时间联系家政公司找新的护工,而在新的护工到岗前,我们有可能自己先顶岗去当护工,每天早上8:30交接班。
2023年1月22日
今天决定是否给老头子鼻饲,很纠结!我最担心的倒不是插管的难受,而是老头子鼻子的毛细血管脆弱,而他新冠后血液出现大问题,血色素、血小板、血红蛋白低的吓人,更致命的是他的凝血功能极差,如果塑料管从鼻腔插进去,万一老头子不配合,一挣扎,触破鼻腔引起出血,那问题就大了。所以,一定要跟老头子讲清楚几点:
1、要活命,必须鼻饲,只有输入足够的营养液,他才能维持生命;
2、绑住手是为了防止他把管子弄下来,他的血液病不允许一而再的插管;如果他能自觉接受插管,不把管子弄下来,可以给他的手松绑;
3、更要告诉老头子,等以后他的胃养好了,可以停止鼻饲,像正常人一样,恢复用嘴巴正常进食。总之,要给老头子希望,让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家属的护理。
2023年1月24日
初三,在医院忙了一天,回到家倒头便睡。半夜里电话一阵狂响,我慌忙从床上跳起来,拿起电话一看是医院来电,知道大事不妙,赶紧顶着严寒赶到医院,弟兄几个也都早早赶到。病床上的老头子双目紧闭,陷于深度昏迷状态。尽管之前病区主任再三给我们打预防针,说老头子年纪大了,加上新冠影响,很可能说不行就不行的,但我们还是接受不了!今天白天我在医院,看他还好好的啊,怎么突然就病危了?!
我们围聚在老头子的床边,看着他进气短出气长,监护仪上的生命指标在一点点归零。一辈子争强好胜的我,此刻感到极度的无奈和无助。眼前的老头子奄奄一息,而我们却束手无策,无法将他从死神手中夺回,只能眼睁睁的目睹他生命在逐渐消逝!2023年1月24日23时38分,这位复旦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嘉兴一中的数学高级教师,市级、省级、全国优秀教师、嘉兴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终于走到了自己的人生终点,享年96岁。
2023年1月25日
上午在殡仪馆的告别厅举办短暂的告别仪式。按照老头子的遗愿,来殡仪馆送别的只有他的子女,其他亲戚、朋友、同事、领导以及老头子教过的学生,一概没有通知他们到场。告别仪式后,伴随着悲伤沉痛的哀乐,我护送老头子的遗体到火化车间,一进门,把我吓了一大跳,只见火化车间走廊上尚未火化的棺材堆积如山,犹如码头上的集装箱一个个堆叠起来,场面相当震撼!老头子去世时,疫情高峰已经过去,而殡仪馆里等待火化的尸体竟然还有这么多,可见新冠疫情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在疫情高峰那段时间,殡仪馆里人山人海,几无插足之地,排队都排到殡仪馆大门外了!
2023年1月26日
今天去办理老头子的身后事。先是注销户口,在派出所看到民警在老头子名字上盖上死亡的印章,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我知道,从此以后,老头子不仅物理意义的人消失了,连法律意义的人也不存在了。从派出所出来,又去社保办理老头子抚恤金和丧葬费的手续。由于最近死的人太多,抚恤金和丧葬费的审核发放预计在两个半月内才能完成。工作人员告知,社保机关结算好,会把抚恤金和丧葬费以及医保卡上的余额都打到老头子的工资卡上。
2023年1月27日
老头子走了,去了天国与老娘团聚。他的离开固然使人悲伤,但唯一可以让我们释怀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我们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看得出,他没有一丁点的遗憾、是带着幸福和感动走的!这些天,只要空下来,总会翻看老头子生前的视频。衷心感谢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把老头子生前的最后影像,一段段的记录下来,现在再回看,视频里的老头子还是那样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
老头子去世后,因为疫情不能走动,许多人自发的在网上悼念他、怀念他,用各种方式纪念他。老头子的学生、原嘉兴一中校长阮望兴写道:“敬爱的郑先生曾教我三年数学,又是我们数学组的教研组长,今天驾鹤西去,深感悲痛。先生千古,一路走好!今闻噩耗泪珠倾,难忘恩师教诲情。一世耕耘育桃李,务精治学焕春荣。”另一位朋友“行吟的渔翁”写道:“七七、七八年恢复高考时,沈(宝康)先生的代数和郑先生的平几,那是嘉兴数学教学的天花板。”看到这一幕幕场景,作为他的子女,我感到非常骄傲。这么多人怀念他、感激他,我深深地感到老头子这辈子是值得的。他的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他的学生们在他的教导下茁壮成长,他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ydt/12075.html
用户评论
今天课间时间刷到这篇文章,感觉好触动,郑老师虽然是老师但也会遇到困难和压力,他这份坚持记录自己的抗疫日记,让人看到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初心和责任感。真的很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有很多人默默奉献着,我们应该去关注这些幕后英雄,他们的故事会给很多人都带来力量。郑老师真的是太感动人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重读一遍郑仁江先生抗疫日记,感受的是他的认真、细致和勇敢。他用文字记录每一个过程,呈现出真实且细腻的疫情现场,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艰苦与不易。这篇文章值得每个人好好品味一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也需要勇气和毅力去面对一切挑战,郑仁江先生抗疫日记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坚持和不屈让我对教育工作者们充满了敬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抗疫过程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在辛苦战斗,还有很多普通的老师、普通人都在默默付出着,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纪念。这份日记记录了那个艰难时期真实的场景,非常感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郑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疫情期间很多个体的努力和奉献,也让我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每个人都能平安快乐地生活下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这种题材的文章其实有点沉重,不过还是忍不住想要看看郑仁江先生抗疫日记中的真实记录,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力量和启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什么很多抗疫日记都写得很感人?个人觉得,这些文字背后的真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平实的记录,而不是刻意渲染的情绪。这种风格的文章让人感觉有点矫情,反而适得其反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重读这篇《嘉兴一中郑仁江先生抗疫日记》,感觉里面有些地方过于个人情绪化了,如果能更客观地记录一些实际情况会更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这段时间辛苦了!我们都很理解你们的压力和困难,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能回到平静的生活中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抗疫的故事和经历,这些故事都值得被分享和传颂。郑仁江先生的这篇文章或许能唤起一些人的共鸣,让他们更加了解疫情期间那些默默付出的群体。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反而更想知道嘉兴一中的教职工们是怎么度过的这段时间?疫情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哪些影响?我觉得这些问题更有意义。郑仁江先生的日记只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没有更多实质性的信息,有点遗憾。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文字很简洁,但能感受到郑老师对教学工作的敬意和责任感。他的抗疫日记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真诚与担当,让人深受感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疫情期间,很多老师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份日记或许能为其他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郑老师的抗疫日记是记录时代的声音,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初心、勇气和坚韧。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他们的故事,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疫情期间大家都是生活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和适应,我认为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听到,郑仁江先生的抗疫日记就是这样一个记录,或许可以让人们在经历感同身受的同时,能够更加理解和尊重彼此。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日记给我的感受是真实而动人。它没有刻意渲染悲壮气氛,反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这让我深受鼓舞。希望大家都能像郑老师一样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重读《嘉兴一中郑仁江先生抗疫日记》让我对教育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他们在疫情期间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他们用行动去诠释着"桃李满天下"的真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