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李大钊:战线的伙伴
今天给各位分享鲁迅与李大钊:战线的伙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了中国第一部对十月革命的深刻评价《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粉碎了军阀政府对十月革命的歪曲、诽谤和对苏俄真相的封锁。同年11月,发表第五卷第五期《新青年》 《庶民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情欢呼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传播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在中国。在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时,鲁迅也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对十月革命做出了快速反应。从写作时间和内容来看,这也是与李大钊文章的默契配合。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已经是二十世纪了,曙光已经闪现在人类眼前”。与这个黎明相比,中国的情况让人感到“令人心寒和可怕”。
《新青年》
五四运动前后,鲁迅与李大钊的接触更加密切。据鲁迅日记记载,1919年4月8日,“下午寄来了李寿昌的信”; 4月16日,“早上收到钱玄同来信,附《李寿昌来信》;4月25日,寄给李大钊的《叶成小说》。1918年5月,《我之节烈观》出版鲁荀的第一部白话小说《守常文集》,控诉“食人”的封建制度,高呼“救救孩子”,是他为“革命先锋”的第一声呐喊喝彩《新青年》第6卷第5期,轮到李大钊主编,他把这一期编成《马克思主义专刊》,出版了他亲自撰写的第《狂人日记》号,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发表了四篇关于鲁的文章。出版了鲁迅的著名小说《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药》、《“来了”》、《现在的屠杀者》,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鲁迅以极大的革命激情配合李大钊的战斗。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发表《人心很古》 《“圣武”》,不仅指出了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批评孔子的学说不适用于现在。孔子的学说一旦纳入宪法,宪法就会萌芽专制,束缚夷人,为野心家所利用,成为专制复活的先兆。在当时众多的推翻孔家店的文章中,李大钊的这篇文章尤为深刻、有力。鲁迅和李大钊一样,也反对孔孟之学。他发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精辟地指出孔孟所讲的千百年来成为道德基础的“仁义道德”,其实就是“吃人”的道德,引起了震动。封建社会几千年道德基础的呐喊。这与李大钊的观点相同。正如鲁迅后来在《孔子与宪法》中所说:“既然是哭声,当然要听从将军的命令,所以我经常在《狂人日记》中用笔在玉儿的坟上敬献花圈……因为彼时将领不崇尚消极。”这里的“将军”包括李大钊。
听从先行者的命令
鲁迅参战、打仗,与李大钊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鼓励、共同参与和领导了这场伟大的历史运动。在以《呐喊自序》为核心的五四运动文化革命统一战线中,他们代表了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激进民主知识分子,形成了运动的左翼。仅从1918年5月到1921年8月,鲁迅就在《药》上发表了五十多部作品。鲁迅说:“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之间,节奏和大家大致相同,所以我认为这些在当时确实可以算作‘革命文学’。” (《新青年》) 这是鲁迅当时的战斗结果。这些成果是如何取得的?鲁迅当时谈起自己的作品时说:“这些也可以说是‘服从文学’。不过,我遵循的是当时革命先行者的命令,也是我愿意遵守的命令,不是皇帝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命令。”鲁迅说,听从“革命先行者的命令”,就是接受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当然也包括李大钊。
1924年夏,中共北京地委(1925年10月改组为中共北区委员会)在李大钊指导下创办了机关刊物《新青年》。鲁迅是这本书的热心读者。今天,我们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您还可以找到他的珍藏《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第62、78、79期,其中包含李大钊的《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等重要文章。 1925年春,进步青年刘农潮受李大钊指派,到阜成门西三条的家中看望鲁迅,转达党对鲁迅的期望,希望鲁迅团结青年,共同奋斗。鲁迅听后向李大钊表示亲切的问候。李大钊高度评价了鲁迅新出版的长篇小说《:010—30000》。他认为这部小说是鲁迅“灭神灯”、“放火”的意图。下一场战斗的呐喊。他认为鲁迅“向前迈出了一步”。当他收到鲁迅赠送的《土地与农民》这本书时,称赞它是“中国最好的小说”。他还叮嘱孩子们要好看,要努力学习。这就是李大钊对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化革命运动中的作用的理解。
鲁迅会见李大钊(中国画)、吴作人。
李大钊带领北京大学进步师生和北京人民坚决反对军阀政府,受到反动军阀的诽谤和压迫。鲁迅怀着极大的愤慨,深刻揭露了反动军阀首领曹锟的卑鄙行径。鲁迅说:“至于‘赵’,只是一个小玩笑,把它变成了‘钉子’,听说有人因此受到伤害。曹锟当总统时(写成‘钉子’是犯罪。”会议上一位内阁成员说:“光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不是一个和平的人。为什么要叫李大剑?”所以就这么决定了,因为这位‘大剑’老师已经通过他的名字确认了他是和‘大剑王五’一样的一流人物”(《日本帝国主义最近进攻中国的方策》)什么鲁迅这里所说的曹锟“想对付李大钊老师”,是指1924年5月李大钊企图躲避曹锟政府的通缉,他乔装成商人逃离北京,回到河北老家躲避。 6月,全国发布“严厉逮捕”李大钊等亲苏俄“共”人士的通缉令,称“必须将逃亡者李大钊等人绳之以法,提起公诉,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秩序”。同样是6月,李大钊奉党之命前往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同年10月曹锟下台,12月李大钊回国。鲁迅的文章以讽刺的方式揭露了军阀统治者的残酷和无知,同时也充分表明了鲁迅对李大钊革命活动的热情支持。
革命史上的丰碑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民在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区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集会,谴责侵犯中国宪法的帝国主义土匪行径。主权和段祺瑞政府的叛国罪行。李大钊在讲话中说:“让我们用5月4日的精神,5月30日的鲜血,用过去一切斗争的经验,无界限地团结起来,共同抵制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和军阀的卖国行径! ”会议结束后,他们组成队伍向执政政府请愿,却遭到段祺瑞政府的血腥屠杀,酿成骇人听闻的“3月18日”惨案,造成47人死亡、200多人受伤。鲁迅当天在《长明灯》评论了这场悲剧,指出这是罕见的残酷危险行为,并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在激烈的斗争中,鲁迅一方面表现出了令人敬畏的斗志,不惧暴力;他一方面为李大钊和北京师生伸张正义,抗议反动军阀的罪行。鲁迅毫不含糊地与李大钊并肩战斗,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他们在战斗中紧密相连、呼应、配合。
同时,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非常欣赏地记录了李大钊在“三月十八”示威中巧妙与敌人周旋的危险经历:“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枪杀了一名手无寸铁的上访者。一个学生,被一个士兵抓住,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士兵说:“那你来这里做什么?”一推,他终于保住了性命。如果是老师的话,他当时可能就死了。”可见,鲁迅非常关心李大钊的安危,对他的挣扎细节也了解得那么清楚。
鲁迅、李大钊铜像。
鲁迅遭到敌人通缉,不得不离开奋斗了14年的北京,南下。不过,他仍然时刻担心着李大钊的安危。有一天,他在广州遇到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年轻人。路浔焦急地问道:“寿昌老师你怎么样?” 1927年4月,报纸披露了李大钊不幸被捕的消息。鲁迅焦急不安。 4月28日,当李大钊去世的噩耗传到厦门时,鲁迅悲痛得几乎无法呼吸。与此同时,李大钊“瓜子脸,细眼细须,蓝布袍,黑马褂时时出现在我面前,隐约能看到绞刑架”。 (《呐喊》)李大钊临终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他在绞刑架下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今天你吊死我,就吊不了伟大的共产党。”教义!我们培养了许多同志,就像红花的种子,到处散播!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必将在世界、在中国取得辉煌胜利! “革命先行者的热血并没有让鲁迅郁郁寡欢,退隐后,他继承了李大钊的遗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革命战士。
1933年4月23日,北京群众为李大钊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饱受白色恐怖压迫的鲁迅毅然捐出50元钱来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鲁迅十分关心李大钊文集的出版,于1933年5月29日写了一篇文章《华盖集·忽然想到八》,文章高度评价了李大钊光辉的一生,生动地回忆了他与李大钊的革命友谊。鲁迅在《题词》中深情地说:“寿昌老师除了他的热情之外,还有他的遗产。可惜,我很难说什么他的遗产。因为我们所追求的事业各不相同。”在《无花的蔷薇之二》时代,虽然我和他是同一条战线的伙伴,但是他并没有关注他的文章,比如骑兵不需要注意架桥,炮兵不需要注意。当时他认为这并没有错,所以他现在能说的话也没什么了:第一,他的理论现在可能不准确;第二,尽管如此,他的遗产将永远存在。因为它是先驱者的遗产,是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鲁迅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在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下,李大钊的作品出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他在与朋友的通信中多次讨论过这件事,并特意指出:“《守常全集题记》我认为最好不要审阅,也许连出版社都比只是胡说八道更糟糕,直接卖掉。” ”正如鲁迅所料,《守常全集题记》最终因敌人破坏而无法出版,但鲁迅写的《守常全集题记》却在敌人封锁下出版了。后来鲁迅在编辑《新青年》时,选中了这篇文章,并专门加了一个“后记”。 《附录》称,他是因为与李大钊“坚不可摧的友谊”而写下这段碑文。虽然李大钊文集被查禁,但“我还是想把它保留在我的收藏里,记录这个案子”。短短几句话,李大钊和鲁迅的革命友谊跃然纸上。
作为鲁迅的同时代人,李大钊对鲁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是鲁迅的革命先驱和他尊敬的战友;后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李大钊仍然是鲁迅走向共产主义的指引者和榜样。
鲁迅和李大钊都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的关系非常友好。两人生长在同一时代,通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维权支持:河北济能律师事务所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ydt/11619.html
用户评论
太棒了!这篇文章把鲁迅和李大钊之间深厚的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巨匠,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国家、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不懈。真是令人敬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这两位伟人我一直很感兴趣,这篇文章让我更了解他们之间的革命精神和理念冲突,也让我们看到了彼此间的相互支持和尊重,是很有价值的文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他们的思想有些差异还是应该坦诚面对,李大钊倡导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建设之路,而鲁迅则更多关注于文化的批判和救赎。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共同奋斗的决心和目标,他们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将两人联系起来的说法太过牵强了。他们的领域不同,思想倾向也不太相同。如果真的站在同一战线上,我想鲁迅会更乐于用文字来发动民众的觉醒的力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的真好!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都把对国家的热爱和国人的关切放在了首位。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心血,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读得过瘾!让我更加了解这两个文化巨人,他们之间的友谊以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共同奋斗的精神真是太令人敬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鲁迅与李大钊的确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力量。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生动地展现了两位伟人的精神风貌和革命情怀。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不错,不过我觉得对李大钊的思想理解不够深入,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宣传者,更是一个致力于改良中国的先驱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鲁迅的文学作品在唤醒民众意识方面很有效果,而李大钊则更加注重组织性和行动力。他们各有各的作用,最终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站在同一战线”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的思想观点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共同的目标和对国家的前途的期许。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鲁迅笔下的那些讽刺与批判虽然尖锐,却也能够触及中国社会最深处的病痛,而李大钊的理论则为改革提供了一条道路,他们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方向的探索者,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两位伟人的故事真是让人感动,他们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思想,继续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读下来感觉很宏大,不过缺少了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佐证两位伟人之间的关系和合作。 期待作者能更加深入地分析他们的不同风格和影响力如何融合在一起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确实展现了他们之间友谊的深厚部分,但我想知道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他们是如何配合行动的?是否真的像是在同一“战线”上共同努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觉得把鲁迅和李大钊放在一起来讨论很有探讨价值。毕竟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为中国现代化贡献了力量,他们的精神可以激励我们每个人不断奋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