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19世纪德国的文化古迹,从魏玛的“金三杰”开始
今天给各位分享公元1719世纪德国的文化古迹,从魏玛的“金三杰”开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静静流淌的莱茵河是德意志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主要支流——美因河缓缓流经一座德国古城——法兰克福。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德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著名作家歌德的出生地。 1749年,歌德出生于当地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家顾问,母亲是法兰克福市长的女儿。这样富裕的家庭给了歌德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从小,歌德就在一个看似矛盾的家庭中长大:父亲因为职业原因总是不苟言笑,在各方面对歌德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而他的母亲,出身于富裕家庭,性情温和。她保护歌德,在他遇到困难时总是用恰当的话语鼓励他,还给他讲了许多德国民间的传统故事。这让歌德在童年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同时他也拥有了一颗能够包容德国一切文化的心。
1765年,16岁的歌德告别家乡,前往陌生的莱比锡城市学习法律,在那里他的文学启蒙思想进一步激发。他经常听德国早期人文主义作家盖勒特的作品讲座,并开始模仿他的写作风格,开始自己的创作。例如,在诗集《安内特》中,他用浪漫的写作风格和欢快的语法记录了他在莱比锡大学第一次爱上舍恩科普夫。
六年后,咳血的歌德完成了法律学业。他选择在神圣罗马帝国最高法院所在地韦茨拉尔任职,并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虽然他不得不运用一些处理公务和社交应酬的经验,但他的文学才华不但没有被埋没,反而开始在当地大放异彩。
在此期间,他迷恋上了一位名叫夏洛特·斯坦的喜剧演员。尽管他知道这段感情永远不会成功,但他还是坚持了10年。后来,歌德得知夏洛特·斯坦因结婚并过着幸福的生活后,他只能独自承受这段爱情的折磨和煎熬。为了表达这份难以承受的爱情,歌德独自把自己关在家里,没有起草,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一口气写出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在这部小说中,歌德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追求爱情的少年维特身上。可见两人有着相同的命运:维特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女孩。但这个女孩已经嫁给了别人。在爱情的绝望中,维特深感自己与德国旧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最终悲愤自杀。维特的悲剧是歌德对德国专制社会的无情讽刺,他的结局引起了众多德国评论家的热议。
该书出版后,人们被书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深深震撼。很快它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各国。许多欧洲年轻人争相模仿维特的衣着和行为。走在街上,甚至有一小撮年轻人思考着维特的命运,模仿着维特最后的结局。由此可见这部作品对当时欧洲青年的影响。它的流行标志着以歌德为首的“狂飙突进”运动。 “的崛起。
狂飙突进运动与赫德尔的理论铺垫
18世纪后期,德国文学逐渐进入古典文学主义领域。以歌德、赫尔德、席勒为首的魏玛“金三杰”共同创造了德国古典文学的又一座文化丰碑。他们之间的相识,可以说是一次时空交错造成的偶然,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1775年,歌德应魏玛公国邀请,担任公国枢密院外交大使。此时的歌德得以进入当时德国的上流社会,成为社会名人。然而,天生热爱自由的歌德很快就对酒桌上人们的世故和虚伪复杂的贵族礼仪感到厌恶。为了让自己身边有“更多有趣的人”,平时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赫尔德自然成为了歌德的推荐对象。
次年,赫尔德在歌德的推荐下成为魏玛公国的教会主任。两人随即开始了密不可分的学术交流。那么赫尔德是谁?他对歌德的作品有何看法?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赫尔德全名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是18世纪末“狂飙突进”运动中“金三人”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的奠基人,他的理论研究对后来加入的歌德和席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上,赫尔德深受德国批评家莱辛的影响,坚持认为世界上每一种宗教(包括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灵性发展的延续,而这种延续最终将超越宗教的神圣框架。最终“纯粹理性”。为此,他在著作《论语言的研究》中反复强调,语言的起源来自于自然理性,而非任何超自然力量。每个由语言产生的民族文化都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贵贱有高下之分,它们的存在总有其价值。他的这些观点促进了德国民族理性的发展,为后来的理论研究铺平了道路。
1791年,赫尔德出版了《人类历史哲学概论》一书,他在书中坚持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不是某些上流精英的杰作,而是真正扎根于普通民众的心中。如果一个民族的精神不能体现其自身的普遍性和适应性,那么它的存在就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的。因此,赫尔德为《狂飙突进》所做的理论准备,为后来歌德、席勒在德国古典文学领域创作的辉煌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意志文化的荣耀巅峰——歌德与席勒
与歌德和赫尔德相比,弗里德里希·席勒虽然是后起之秀(比歌德小15岁),但他的才华并不逊色于歌德。 1787年,已经有些名气的席勒带着懵懂的心情来到了魏玛公国,那里有他崇拜的歌德、赫尔德等著名文学大师。结识这位学生后,歌德被席勒的作品深深震撼,他和席勒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一直持续到席勒去世。
席勒在仅有46年的短暂一生中,在魏玛乡村的宁静与深邃中找到了灵感,反复钻研戏剧艺术的精髓,先后写出了《瓦伦斯坦》三部曲和著名的意大利戏剧《威廉·退尔》。在席勒生活的时代,拿破仑的征战就已经影响到了席勒的家乡。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反对独裁生活的愿望,席勒写下了象征民族抵抗精神的《威廉·退尔》。剧的最后,他用主角的声音喊出了自己的理想:“帝国的暴政终将结束。”这也是席勒一生致力于戏剧创作的重要原因。
但也许他嫉妒他的才华,但这位才华横溢的剧作家的生命却很短暂。不幸的是,他于1805年病逝,这对崇拜他的歌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歌德曾悲伤地对身边的人说:“没有他,我的人生就失去了一半。”然而,正是这位天才的去世,激发了歌德的创作感情。从那时起,歌德开始痴迷于长剧《浮士德》的改进和修正。 1832年,这部耗费歌德64年心血的长篇诗剧终于完成。他在这部全长12111行的气势磅礴的诗剧中,弘扬了德国资产阶级不屈服于德国旧封建制度的坚强精神,体现了三百年来德国资产阶级自强不息的进取意志。他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的开创性工作。
对于歌德和席勒这两位对德国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文学巨匠,德国著名哲学家马克思曾这样评价:“歌德和席勒不仅是伟大的作家、剧作家、诗人,而且是杰出的人。”思想家们,他们毕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属于德国,也是全世界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毫无疑问,它们是德国文化史上两座难以逾越的荣誉高峰。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xjy/15580.html
用户评论
哇!终于有人提到了魏玛的黄金三人组!我一直都觉得他们是德国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三位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尤其喜欢歌德的《浮士德》,真是让人沉思回味无穷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一直对魏玛文艺复兴充满兴趣!从贝多芬到席勒,这些大师们都为德国文化贡献了很多经典作品。我很想了解更多关于黄金三杰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理念。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文介绍的很好啊,把黄金三杰的特点概括得淋漓尽致。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能成为“时代的宠儿”,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够触动人心,引发人们对人生、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深思。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公元1719世纪?这不是错误了吧!应该是18世纪才对吧?应该是在18世纪魏玛时期,那个被称为“艺术之都”的美好年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德国文艺复兴只是个短暂的现象,而黄金三杰虽然优秀,但他们的作品也存在着局限性,过于脱离现实生活。我觉得更多优秀的文化大师来自法国或意大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写的很有概括性啊!一下子就让人了解到文章要讲的重点是什么。我挺期待进一步了解更多关于这位黄金三杰的信息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对德国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魏玛黄金三杰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变革。我很佩服他们的智慧和才华!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不错,特别是对“黄金三杰”三个人的特点分析很到位,让他们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我打算趁着有时间好好阅读一下他们写的作品,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一直都在教育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现象,这篇关于魏玛黄金三杰的文章很有启发性。它让我更加意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巨大影响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德国文学不太熟悉,但通过这篇文章确实对黄金三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来我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生平和作品了,期待能从中汲取一些营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魏玛的黄金三杰的确是文化巨匠,他们的作品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思想和情感,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里提到的那些文学作品,我好像都没听过。感觉这个时代的作品都比较古典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太过简单了,没有深入探讨黄金三杰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更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他们创作理念的阐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德国文化真是让人折服!从奥斯陆到柏林,都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文化底蕴。希望以后有机会去德国旅行,亲自感受一下魏玛的魅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论文介绍得不够全面,没有包含所有关于黄金三杰的重要信息,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解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文章里提到的“文化的丰碑”,这个词语 really apt, 真的很能概括三个人的成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德国文化其实还是比较冷冰冰的,不像意大利或法国那样热情洋溢。或许这跟他们严谨的历史和传统有关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