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上海:历史传承的10所知名城区小学盘点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探索上海:历史传承的10所知名城区小学盘点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探索上海:历史传承的10所知名城区小学盘点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红旗小学1536
1953年7月私立虬江小学合影
据各志及《红旗小学校史》记载,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嘉定巡抚李子坤重视人才。为了筹集办学经费,设立了校场。先后在嘉定、洛阳等地开设了16所学校。嘉靖十五年,在江湾镇保宁寺创办曲江书院(艺书)。
20世纪60年代江湾镇中心小学的招牌
“曲江”名称的由来历史悠久,已有记载《宋史》年。《宝山县志》说:“水从吴淞江弯曲,流入虬江,故名。”故有“虬江十八湾,一湾一湾”之说。曾称上香湾,又名曲江。
《史记》中有关于曲江艺书的记载:“校舍有楹联12幅,不同年龄的学生约有10至20人。”这也是江湾地区历史上第一所启蒙扫盲学校。嘉靖二十三年,倭寇入侵,烧毁江湾镇,毁坏校舍。清朝乾隆年间重修。 1725年,宝山县从嘉定分出,学校由宝山县学署接管。 1887年,在保宁寺后重建校舍,更名为虬江二等小学。首任校长是严慕风。后更名为虬江小学。 1921年更名为宝山县第三高等小学,1926年更名为上海市虬江小学。 1936年,学校迁至现址文治路101号,1945年更名为上海二十二区中央国立学校。
现文治路101号红旗小学正门
解放后,学校更名为江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北郊第一中心小学、江湾镇中心小学。 1966年增设中学一所,更名为红旗五旗学校。 1977年撤销中学,1978年学校定名为红旗小学至今。学校历史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已有482年的历史。
董家渡路第二小学1851
董家渡天主教堂、正秀中学、正秀小学、芳德女中位置
学校的创办可以追溯到1851年,当时董家渡早于徐家汇是上海天主教活动的中心。学校初名为启蒙学校,后更名为方德第一小学。
1986年,创办董家渡路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 1989年,幼儿园撤销。 1993年6月起,教育布局调整,薛家浜路小学、东江印街小学、尚文小学并入董家渡路第二小学。学校已有160多年的办学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原地址为董家渡路天生港西街26号。 2010年9月,学校搬迁现址西姚家垅48号,聚奎街小学并入学校。
四川南路小学1865
洋泾浜天主教会于1865年开设经文班和私立学校,所教授的文化课程基本相当于旧学制中的小学课程,原名雷思学校。
1947年标记的圣若瑟天主教堂及雷思小学位置《老上海百业指南》
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四川南路第一小学教学楼
今天的小学正门
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并沿用现名至今。 1986年整修完成,与四川南路小学同院落。
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1870
塘沽路390号老影
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70年创办的“玉来训学校”。学校位于虹口米勒路(今峨眉路)。学校名称先后演变为“公办韩碧丽孟阳学校”、“公办韩碧丽男/女公立学校”、“公办与韩碧丽西洋男/女学校”、“公办与韩碧丽华侨学校”男子“学校/女子学校”。石溪中学是在公办和汉比里华侨男、女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93年,工部部在文居石路(称彭路,今塘沽路)修建新校舍,扩大招生(今塘沽路390号)。
1947年中华民国第十六区学校
1927年,该楼为工工部分院使用,学校迁至不远的塘沽路117号。 1936年,西潼女校迁出,工商部局将117号改为彭路小学。 1945年恢复蓬鲁小学,1946年更名为十六区中央国民学校。
1979年航拍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校舍
1989年,学校迁至著名的三角市场二楼、三楼。 1992年,学校迁回原址塘沽路170号。 21世纪初,因汉阳路、峨眉路、塘沽路“三角”周边市政整治,170号原址被拆除,第一中心迁至昆山路111号,并与原昆山路小学合并。
梅溪小学1878
1884年上海租界全图上标注的梅溪巷
原名正孟书院,始建于1878年,光绪八年改名梅溪书院(因紧邻旧城梅溪巷而得名)。 1902年改称梅溪书院。光绪二十九年改建为官立高等小学。 1912年改为市立初级小学,后更名为上海市立梅溪小学。 1946年,改为上海第四区中央国民学校。
1928年梅溪小学主编校刊《梅讯》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梅溪小学师生合影
1947年建的市立第四区中华民国学校
1992年拍摄的梅溪小学新校舍
1950年更名为蓬莱区第一中心小学,1956年更名为蓬莱路第一小学。 1984年,新校舍落成,恢复梅溪小学原名。解放后,是上海最早建立少先队的学校之一。 2000年,梅溪小学迁至永宁街20号,与永宁街小学合并,并沿用梅溪小学名。
惠师小学1884
1930年代,画面最右侧中央可见雷思小学的校舍。
徐家汇地区是上海乃至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地区之一。 1850年徐汇公学(现徐汇中学)创办后,1884年在浦西路120号建起一座小教堂,称石亭教堂。师亭堂还开办小学班,这就是惠师小学最早的起源。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正式定名为雷斯小学。
1925年,教会在雷思小学北建立了徐汇师范学校。雷斯小学成为徐汇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1934年,徐汇师范学校更名为惠师中学,雷四小学也更名为惠师小学。 1940年,惠师中学并入徐汇中学,惠师小学并入徐汇中学小学(下)。
1947年《老上海百业指南》 010-30000 标记的徐汇师范学校和惠师小学所在地惠师小学旧校舍
1952年12月19日,学校由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并更名为徐汇区浦西路小学。 1955年,更名为徐汇区中心小学。 1956年,徐汇区与常熟区合并。原常熟区中心小学更名为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徐汇区中心小学相应更名为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 1956年至1966年,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为区重点小学。 1984年,宜山小学并入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 1987年8月恢复中心学校地位。
徐家汇大教堂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初,照片左下角可见惠师小学一角
1998年9月,改制,恢复惠师小学校名。 2000年,位于浦惠堂路55号的浦西路小学并入惠施小学,成为分校。学校扩建为南北两个校区。 2002年,宜山中学撤并,原文定路170号校址扩建,成为惠师小学新校址。
海宁路第一小学1893
1947年,山岛女子中小学校址在西街、昆山路与百官街之间。
1952年独立建校,更名为海宁路第一小学。 1970年,乍浦街私立第三小学和西街小学先后合并。后来,百官街21号的校园被西街幼儿园使用,学校迁至现址乍浦路173号。
唐山路第一小学1901
城中梦学堂编撰的教材对上海乃至中国的现代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多次再版。
学校始建于1901年,定名城中梦学堂,又名城中学堂。学校规模从小学到高中不等。学校主楼名为“孟学堂”。早年,讲堂(即礼堂)两旁挂着一副对联,是叶亲笔所写:“幼时为孤儿,居申江,自伤自伤”。我一事无成,就像在夜里行走时想着拿着一支蜡烛。” “现在我是个孩子了,专门开了一个讲座,希望我早年好好学习,尽量节省时间。”阐述了办学动机和目的。
1951年城中小学毕业证书。图为当时的全称是“上海私立城中小学”
1928年,学校更名为私立城中中学、私立城中中学附属小学。 1956年,小学、中学分别更名为上海市第五十八中学和虹口区唐山路第一小学。 1964年,第五十八中学新建教学楼,原蒙古学校及校园东北部划为上海嘉陵中学。同年,划出小学部,独立设立唐山路第一小学。 1999年2月,因虹口教育规划需要,与工信路第一小学合并为一所学校。现地址为丹徒路270号。
卢湾第二中心小学1902
1947年南昌路48号五本小学所在地
20世纪60年代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师生合影
卢湾第二中心小学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学校。 1902年10月24日定名为“武本女学”。学制由普通科目和高级科目组成,分为A级、B级和特殊科目一级。
1913年,更名为上海县第一女子小学。 1916年,更名为上海县五本女中。 1919年,学校改行新学制,中学分为初中、高中,并设有小学。 1928年,学校划归市政府,定名为上海市立乌本女中小学。 1934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上海五本小学。 1938年,上海物本小学迁至南昌路48号,更名为私立物本小学。
1942年上海私立小学毕业证书
五本小学曾使用的校徽
1956更名为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小学。 1957年,小学迁至高栏路31号,更名为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 1963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 1997年雁荡路小学并入学校,成为分校。 2003年,清华小学并入学校,成为分校。此后,原高栏路31号由上海市第四聋人学校使用。黄浦区与卢湾区合并后,学校更名为黄浦区卢湾第二中心小学。目前所在地有两个校区:复兴中路624号、642号。
上海小学1903
其前身是始建于1903年的二尔普小学,1905年改为官立龙门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10年与龙门师范学校并称江苏省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并在尚文路修建新校舍。 1927年,更名为上海中学附属江苏省立实验小学。 1934年,独立成立江苏省上海实验小学,并在吴家巷(现址旧名)修建新校舍。学校地址现位于上中路200号。
1948年盛朗西校长签署的上海实验小学公函
1937年毁于战乱。1942年,学校开始在重庆路、采石路(今顺昌路)、牯岭路、徐家汇路等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一度更名为龙门小学。 1945年,学校恢复吴家巷校区,恢复原名。 1947年扩建校园建筑。
今天上海小学围墙上挂着校徽,上面写着“1903”醒目字样
1950年移交市政府,学校更名为上海市上海小学。先后隶属龙华区、西郊区。 1958年并入上海县,更名为上海市上海县上海小学。 1985年,随着上海市行政区划调整,学校划归徐汇区管辖,并更名为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
相关问答
答: 上海有很多历史很悠久的学校,很多至今都保留着老校舍和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徐汇区附近的思南路小学,创办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曾是不少上海名人孩子的摇篮,现在还是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学校;另一个就是黄浦区的建国学校,建成于清朝末年,经历了中国历史变革,见证了时代的起伏。
10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很多老上海小学虽然经过时间变迁,但都还在坚持教育事业。比如在静安区的黄浦江中学,它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上海著名的历史名校,一直培养出不少人才;还有虹口的华二附中,创办年代也十分久远,它不仅保留了历史建筑,也很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现在的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
6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这个问题很难说谁更具历史意义,毕竟每一所老学校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记忆。比如,复旦附中创建于清朝末年,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变革和发展;而天一中学创办于五十年代后期,则是上海重要的教育改革成果之一。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19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xjy/1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