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市全面实施“3+1+2”新高考方案:打破文理科界限,多元化升学路径
今天给各位分享八省市全面实施“3+1+2”新高考方案:打破文理科界限,多元化升学路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市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高考综合改革,正式进入了向中西部推广的新阶段。而考生与家长最关注的,依旧离不开“考试怎么考”“成绩怎么算”“高校怎么招”等关键问题。对此,记者在梳理政策的同时,采访了多位考试招生专家。
考试怎么考:选考科目实行“3+1+2”模式
【政策深解析】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市的方案为“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3+1+2”的选考科目方案是8省市在借鉴先行改革试点省份的经验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地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布局等因素的结果。
从2015年启动调研至今,江苏省举行了近80场调研和征求意见会议,针对方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专门听取多位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并请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研究院以及相关教育和测量领域专家对“3+1+2”方案进行可行性、科学性论证。
【考生想知道】
为什么要采用“3+1+2”模式?这种模式有啥不一样?
【专家这么说】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瞿振元:
从总体上看,“3+1+2”方案与先行试点省份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地方实际,更好满足当地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需求。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
从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开始,彰显“选择性”的教育理念就始终体现在各项举措实施和完善的过程中。在选择性的维度上,我们既要保证个体选择的自主空间,又要顾及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局部上的刚性限制,更要体现国家整体和长远的利益。“3+1+2”模式虽未给予考生在六门科目内完全充分自由选择,但可以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及其他四门中进行有条件的选择,且后者4选2,是文理完全打通的,选择组合达12种,比改革前仅文综或理综两个组合的选择性大大提升,也比较符合8省市的实际情况。同时,虽然在选考科目中物理和历史只能2选1,但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中,物理和历史都是必修必考科目,学生都必须达到高中基本教学要求,基本知识结构是完整的。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
与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相比,“3+1+2”模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和高校之间的相互选择提供条件和动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成绩怎么算: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政策深解析】
从2021年起,8省市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同时,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依据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8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选择考由省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考生想知道】
再选科目为何实行等级赋分?
【专家这么说】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
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实行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从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角度做出的。
举例来说,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成绩,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
第三批进入改革的8个省市在教育部统一指导下组成联合专家组,邀请国内顶级数理统计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借鉴前期试点省份经验,在对8省市历年高考成绩、录取数据进行分析、演算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在接受度、区分度、拟全度、提升度以及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框架内,确定的8省市共用等级赋分办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副理事长韩宁:
8省市基于过往数年的大数据,对高考录取中的各种潜在可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模拟,选择了最适合本省市的参数设定方案,遵循“不让考生的单科排序改变”和“确保选考科目的合适权重,确保转换分数的良好区分度”的原则,保证了最大多数考生的利益,给考生和家长以充分的安全感。
高校怎么招: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
【政策深解析】
此次8省市公布的实施方案,高校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不仅依据三门统一高考学科科目成绩和三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还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从单纯“看分”走向也要“看人”。
根据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采用真实记录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内容。高中学校通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记录个人日常活动情况;按照各省市教育厅统一要求,学生在每学期末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记录材料形成评价记录表;高中毕业时,根据评价系统原始记录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分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统一导入。
此外,8省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分两个序列排队录取。河北、辽宁、重庆等省市的考生志愿填报采取“专业(类)+院校”模式,即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考生想知道】
报志愿,为啥要采取“专业(类)+院校”模式?
【专家这么说】
郑庆华:
过去的培养模式使大多数高中生习惯了埋头学习,只追求成绩,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报考要求和规则缺乏了解,对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意向缺乏挖掘和培养。在新高考模式下,将倒逼学校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必须着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生涯引导的工作,将高考改革与初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同步推进,让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业与将来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贯通起来,把未来的专业同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联系起来,把安身立命的职业同一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联系起来,最终引导学生把事业同最后能够襟怀天下、造福人类、安顿灵魂的志业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栋梁之材。
高中咋教学:选课走班教学 加强基础保障
【政策深解析】
可以说,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教学适应新高考的重要举措,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依据8省市公布的有关解读文稿,对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有了明确安排。比如,学校不得为了增加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其他非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努力开发精品选修课程;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
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玉清说:“可以预见,对基础教育而言,推行选课走班,由于选考各门学科的考生比例不尽相同,其将对学科教师的规模和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正因如此,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8省市均明确要通过购买服务、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等多种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此外,还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新改扩建部分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家长想知道】
对于家长而言,最关心的是新高考能不能平稳实施、公平公正?
【专家这么说】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实施新方案的8个省份与浙沪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基础条件均存在差距,要重视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要形成政府与学校、考试招生与人才培养、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协同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稳妥实施。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
积极应对高考综合改革,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真正做到落地、落小、落实。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前期设定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突出重点,加强考试机构能力建设,改善普通高中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抓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一系列配套工作,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推进。
(本报北京4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晋浩天)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cjy/9042.html
用户评论
这真是个好消息,摆脱文理科的分界线,让学生们更自由地选择喜欢的科目!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来了,我一直觉得不分文理科才能更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3+1+2"的新模式听起来挺有趣,希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样可以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是局限在传统的分科考试模式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八省市的尝试值得关注,希望这项改革能够取得成功!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才是未来的教育趋势,我支持这种创新。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样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会更加灵活,不用受限于高考的分科要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项改革能够减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更专注于探索自己的兴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方案听起来挺全面,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还考量他们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特长。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高考模式能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改革很有前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看到这项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相信会为教育界带来很大的改变。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个新模式能够得到各地推广应用,让更多学生受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那些文理科都不突出,却有其他强项的学生来说,这项改革简直是福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方案能否真正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值得期待!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高考模式的成功实践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改革理念,转变教育方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成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