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不等式、二阶导求解隐零点范围———压轴题解析——2017课标全国卷理数2卷第21题——高考数学十年真题白话解析
全文收录于 专辑《白话高中数学》,同时收录于《白话详解高考数学十年真题(函数和导数)》点击可以阅读合集全部文章
026(2017课标全国卷2理数第21题 )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经典不等式的运用,二阶导求解隐零点范围问题
预备知识:有如下经典不等式存在:
图形是这样的:
只需要把左右两边作差,然后判断作差函数的单调性,求出最小值,就可以证明上述不等式。
这个不等式有几个变式,比如:
把上述图形在x轴向左平移一个单位,不等式就变成:
同理,把第一个图形在y方向上向上平移一个单位,不等式就变成:
把第一个不等式左右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x,又可以获得另外一个变式:
这个经典不等式和它的几个变式,图像都比较直观,很容易获得清晰的记忆。作为工具储备,需要用的时候,直接调用记忆的图形,准确性比记忆代数式要靠谱。
说完了预备知识,开始本题的解析:
(1)函数f(x)定义域x∈(0,+∞),但函数值不小于0,注意这种不小于0的描述,因为定义域是开区间,端点值都不是确定值,因此可以肯定,函数在定义域内是有增有减的,且最小值不小于0。
为什么这里将原函数不等式两边同除以一个x?,无它,因为x∈(0,+∞),两边同除x不影响不等式的运算,而且还可以把需要运算的代数式化简。
触及灵魂的问题接着就来了:既然不影响运算,为啥要化简呢?
因为学数学的人都懒的要命,心理偏执到不最简就会浑身不舒服的程度。
要不,你原函数直接求导尝试一下,你会发现,求极值点的时候,题目就会做不下去,直接给你难堪。
所以,学数学谨记一个心法口诀:代数运算中,只要能化简的,想都不用想,直接化简就完了。
好,现在我们只需要保证这个化简后的新函数最小值不小于0就行了。
下一步就是求导观察这个新函数的单调性,找到极值点:
令这个导函数为0.可以求出极值点:
极值点左侧,导函数值小于0,新函数单调减,右侧,新函数单调增,等于1/a时,新函数取得最小值:
只要让这个最小值不小于0,就能保证原函数不小于0,所以只需:
到这里开始用到预备知识中的经典不等式,经典不等式告诉我们:
既要保证(1),又要满足(2),那就只能取它们的交集:
2) 根据a的结果,原函数为:
要证明:1、存在唯一的极大值点,仅此一家,绝无分号;
2、这个唯一的极大值在两个具体的实数值之间。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证明函数存在极大值点,而且是唯一的。
求导是第一要务:
我们令导函数为0:
很明显,这又是一个超越方程,我们没有办法把另一个解用确定的实数表示,但我们可以通过作图,找到它的大致范围:
二者除了在(1,0)相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交点A,对应极值点为x0,A点之前,绿上红下,导函数大于0,原函数递增;A点和(1,0)点之间,红上绿下,导函数小于0,原函数递减;(1,0)点之后,导函数又大于0,原函数估计就是一路狂飙了。
原来如彼!
不过,图像上的A点虽然非常明确,但我们必须用数理的办法证明这个点的存在才行,否则,考卷上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结论是会被判定不严谨的。
那么如何证明A点的存在呢?
我们只能对导函数的单调性做些研究:
二阶导告诉我们,导函数在(0,1/2)之间是单调递减的,1/2后单调增,在1/2处获得最小值:
最小值小于0,
在x=1/2右侧:
在x=1/2左侧
也就是说,在(0,1/2)之间,导函数存在唯一零点,而且,这个零点的大致范围是:
用代数语言表示:
原函数定义域为开区间,端点值开放,两端不存在极值,So,
f(x0)为原函数唯一极大值,x0为函数唯一极大值点。
函数极大值范围由此得证。
本文由千千择校网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cjy/811.html
用户评论
哇!这真的太厉害了,讲到“经典不等式”直接切入主题,还能连“二阶导求解隐零点范围”都详细分析,我当年完全没看明白这场考试的21号题,现在终于明白了!这篇解析简直就是高考数学拯救者!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讲解非常到位,特别是对“隐零点范围”的解释,之前一直觉得这个概念很复杂,这篇文章把我弄清楚了!十年真题果然是需要好好翻阅的,谢谢分享!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2017课标全国卷理数2卷第21题”我瞬间穿越回了高考现场,那时候确实没太看懂这题……现在看来,解题思路还是挺巧妙的!如果当时有人给我这种解析就好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份讲解对不太熟悉“经典不等式”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点困难,建议可以先简单解释一下不等式的概念和用途。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压轴题解析" 太贴切了!高考数学的确要重视难题的突破口,这种白话解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对备考很有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2017年考试真试题我一直觉得有点难度啊,看来当时这道题也很多学生没看明白呢。建议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划分不同的讲解难度,这样更全面方便学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解题思路清晰,步骤也很详细,不过对于一些复杂的公式推导,建议可以多加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解析真的太棒了!我刚开始接触高考数学,感觉很多“经典不等式”概念和技巧都挺抽象的,希望能有更多这样清晰易懂的讲解视频!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讲道理,解题思路很不错,但是我看不懂这个“二阶导求解隐零点范围”, 这里是不是可以再详细一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白话解析”真的超棒!把高大上的数学知识通俗易懂地解释出来,简直太适合我这种学渣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分享这篇2017全国卷第21题的解析,确实很有帮助!虽然我已经毕业很久了,但这段时间在回顾高考内容,这个讲解很有启发意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不等式" 总是考点多变难以掌握,这篇文章解释得很清楚,特别是对“隐零点范围”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解析太棒啦!终于明白了当年高考数学为什么这么多学生都做错第21题了!感谢解题思路和讲解非常到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解析确实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隐零点范围”的概念,不过建议可以尝试用更直观的图示或动画来辅助讲解,这样更易于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br>这篇文章的标题描述还挺详细的,但是内容部分我觉得还是需要添加一些举例说明和应用场景,这样才能更加生动、易懂!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解析过于专业,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点难懂。建议增加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逐步引出高深的“经典不等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