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础教育

高中化学:揭秘4个关键定量实验技巧!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实验仪器】

容量瓶、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药匙。

【实验步骤】

(1)计算:根据要求计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的体积;

(2)称量或量取;

(3)溶解:往小烧杯中放入溶质,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但用98%浓硫酸配制溶液时,一定要把98%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4)转移: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玻璃棒和烧杯2~3次,并将每次的洗涤液也倒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上述容量瓶继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厘米,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

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7)装瓶:将溶液转入试剂瓶,贴好标签放在指定位置存放。

【注意事项】

(1)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

(2)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

(3)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的容积的溶液,溶液温度需与标注温度相仿。

(4)配制好的溶液不能长期存放在容量瓶中,要及时倒入指定的细口瓶中。

(5)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液面会看低,所加水量增大,浓度变小;反之,俯视浓度变大。

(6)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时,若液面过了刻度线,就宣布实验失败,重做实验。

【误差分析】

2. 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mL)、小烧杯(100mL)、温度计、2个量筒(50mL)、泡沫塑料或硬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mol.L-1盐酸、0.55mol.L-1NaOH溶液。

【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实验中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H+(aq)+OH-(aq)=H2O(l);△H=-57.3kJ.mol-1。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两大小烧杯间隙填满泡沫或纸条,烧杯上用泡沫塑料作盖板,盖板孔上插入温度计和玻璃搅拌棒。

2、用量筒量取50ml HCl(aq)倒入小烧杯中并测量HCl(aq)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3、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NaOH(aq),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aq)的温度,记入下表。

4、把带有硬纸板(泡沫塑料板)的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器放入小烧杯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aq)一次性倒入小烧杯(注意:防止溅出)。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入下表。

5、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的平均值,做计算的依据。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1)0.5mol/L HCl(aq)和0.55mol/L NaOH(aq)因为是稀溶液,密度近似于水的密度,故

m(HCl)= ρHCl·VHCl = 1g/ml×50ml = 50g

m(NaOH)= ρNaOH·VNaOH = 1g/ml×50ml = 50g

(2)中和后生成溶液为稀溶液,其比热近似于水的比热C = 4.18J/g·℃,由此可以计算出50mlHCl(aq)和50mlNaOH(aq)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Q=Cm△t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t:反应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Q放 =(m1+m2)·C·(t终—t始)

Q放 = 100g·4.18J/g·℃·(t终—t始)℃

即Q放 = 0.418(t终—t始) KJ

(3)中和热为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现在生成0.025molH2O(l),

(4)所以△H=-[0.418(t终—t始)]/0.025(KJ/mol)

实验数据记录:

【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50mL0.50mol.L-1盐酸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采用50mL 0.55mol.L-1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2)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隔热保温,减少误差。

(3)必须使用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

【思考】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5、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6、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答案:

1、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3、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4、为了保证0.50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mol/L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不宜使盐酸过量,原因是稀盐酸比较稳定,取50mL、0.50mol·L-1HCl,它的物质的量就是0.025mol,而NaOH溶液极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如果恰好取50mL、0.50mol·L-1NaOH,就很难保证有0.025molNaOH参与反应去中和0.025mol的HCl。

5、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6、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

3.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研钵、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

【实验原理】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硫酸铜晶体和瓷坩埚的质量—无水硫酸铜和瓷坩埚的质量=结晶水的质量)

【实验步骤】

(1)研磨:在研钵中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2)称量:准确称量坩埚质量和硫酸铜晶体质量。

(3)加热:将盛有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三脚架上面的泥三角上,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硫酸铜晶体,直到蓝色硫酸铜晶体完全变成白色粉末,且不再有水蒸气逸出。然后将坩埚放在干燥器里冷却。

(4)称量:冷却后,称量坩埚和无水硫酸铜的质量。

(5)再加热称量:把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坩埚再加热,然后放在干燥器里冷却后再称量,记下质量,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6)计算。

【注意事项】

(1)硫酸铜晶体必须研细;

(2)加热后的固体必须在干燥器中冷却,以保证无水硫酸铜不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引起测得值偏低(相当于水没有完全失去);

(3)两次称量间质量差须小于0.1g;

(4)不能用试管代替坩埚;

(5)加热要充分但不“过头”(否则CuSO4也会分解,使测得值偏高)。

【误差分析】

设硫酸铜晶体组成CuSO4·xH2O,m1为坩埚和晶体的质量,m2为加热后冷却称量所得坩埚与粉末的质量。

原理:

产生误差的原因及误差分析:

(1)称量的坩埚不干燥:加热后水分蒸发,这样实验过程减少的质量包括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和坩埚带有水的质量两部分,因计算时将实验过程减少的质量看作结晶水的质量,这样该过程计算时代入的m1—m2的值偏大,则计算出的w或x偏大。

(2)晶体表面有水:加热后水分蒸发,原理同(1),使得m1—m2的值偏大,则w或x偏大。

(3)晶体不纯,含有不挥发杂质:加热后不挥发性杂质不分解,只有其中的硫酸铜晶体分解,使得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4)晶体未研成细粉末:加热时由于晶体颗粒太大,使得颗粒内部的结晶水不能失掉,导致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5)粉末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粉末未完全变白说明结晶水未完全失掉,导致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6)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说明CuSO4已发生分解:CuSO4 =(△)CuO+SO3↑,使得m1—m2的值偏大,则w或x偏大。

(7)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会使CuSO4又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使得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8)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晶体溅出,使得m1—m2的值偏大,则w或x偏大。

(9)两次称量相差>0.1g:两次称量相差>0.1g,说明结晶水未完全失掉,使得m1—m2的值偏小,则w或x偏小。

4.中和滴定

【实验原理】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实质:H++OH-=H2O

公式:

a. n(H+)=n(OH-)

b. c(H+)V(H+)= c(OH-)V(OH-)

【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实验关键】

①准确量取酸液和碱液的体积;

②选择适宜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步骤】

(1)滴定前的准备工作

①洗涤滴定管。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净。

②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操作中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③用待装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以保证装入溶液时不改变原溶液的浓度。

(2)滴定(以已知标准酸液滴定未知碱液为例)

①准备标准酸溶液:注酸液→赶气泡→调节液面(在“0”或“0”以下)→记录读数。用同样的方法把碱式滴定管准备好并记下读数。

②量取待碱液:取碱溶液→放入锥形瓶→滴加指示剂。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下,垫一张白纸。

③操作: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不断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边滴边振荡→滴加速度先快后慢→注意指示剂的变化→判断终点(半分钟不再变化)→记下V(终)读数。

(3)重复滴定2~3次,计算平均值。

【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6个方面:

①洗涤仪器(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

②气泡;

③体积读数(仰视、俯视)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④指示剂选择不当;

⑤杂质的影响;

⑥操作(如用力过猛引起待测液外溅等)。

具体分析如下:

(1)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高)

(2)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偏高)

(3)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偏高)

(4)取待测液时,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

(5)取液时,移液管尖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偏高)

(6)读取标准液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偏低)

(7)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最后一滴盐酸滴入使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偏高)

(8)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溶液溅出。(偏低)

(9)滴定后,滴定管尖端挂有液滴未滴入锥形瓶中。(偏高)

(10)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刻度读数。(偏低)

(11)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12)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偏高)

(13)滴定临近终点时,用洗瓶中的蒸馏水洗下滴定管尖嘴口的半滴标准溶液至锥形瓶中。(操作正确,无影响)

(14)过早估计滴定终点。(偏低)

(15)过晚估计滴定终点。(偏高)

(16)一滴标准溶液附在锥形瓶壁上未洗下。(偏高)

(所指偏高偏低抑或无影响是指待测酸碱浓度)

【点拨1.分析不当操作对公式中四个变量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大小影响, 2.根据公式,分析对V标准液的影响,V标准液比理论偏大,则待测液浓度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反之亦然。故而V标准液是考试考查的重点。3.对于(11),分析向已经准确量取好的待测液中滴加入水,虽然改变了待测液浓度和体积,但并不影响n待测液,所以V标准液不变化,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用户评论

未来未必来

我当年高二的时候就学过这四个定量实验啦!现在想起来还挺好玩儿的,那时候老师还让我们自己设计方案来测量的,真的考验了化学的理解能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花为谁悲丶

看完这篇文章我突然又想回顾一下那些实验室操作的感觉~高中化学确实很有意思,这些实验都很关键,特别是学习化学反应时能直接看到结果的感觉太棒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名的青春

我觉得做定量实验最考验的是精确度,一个不小心误差就大了,那可是要扣分的。好在经过那么多次的练习,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蛮顺利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高中化学学习真的不容易啊,尤其是在实验室里操作,需要高度谨慎和精准力,这些实验的确是检验我们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方式。希望将来有机会再回顾一下这些实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逾期不候

这四个定量实验确实超重要!记得当时老师说考研化学的复习重点就在于掌握好这些基础实验的操作技巧和分析方法,还是得好好重视才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高中时没有认真学习化学,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啊。幸好有网上的资源可以查阅,比如这篇文章,让我能了解到高中化学的一些重要实验内容,希望以后有机会补习一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风中摇曳着长发

我记得当年做的其中一个定量实验是关于物质平衡的,当时老师用一些颜色变化来示范,好酷啊!这些实验真的能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傲世九天

高中化学的实验内容感觉有点枯燥?可能是我那时候没有太认真学习吧。这篇博文让我有一些新的理解,希望我以后能对那些重要的实验有一点认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予之欢颜

这四个定量实验虽然很重要,但是操作过程还是比较复杂啊!当时老师每次讲解都好像讲到很深奥的地方去了,感觉自己完全跟不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浪漫罪名

高中化学真的太考验我的记忆力了,那么多反应式、公式和步骤,到现在还记得不少。不过这些定量实验确实很有意义,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一些化学原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我觉得做实验的乐趣在于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结果!虽然有时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体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寒山远黛

高中时我学化学还是比较认真,记得当时经常在实验室里花费好几个小时做实验,现在想起来那些时间还挺宝贵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ー半忧伤

高中定量实验确实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但是掌握了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希望这篇博文能帮助到更多想学习化学的学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字何解ヘ

这篇博文的总结很有用!这些实验的确是基础,以后考研的时候应该好好 REVIEW.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这四个定量实验的难度系数有点高啊,我觉得当年我做起来还是比较费力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沐晴つ

文章说的没错,这四个定量实验确实很关键,而且掌握好他们的操作技巧对于后续学习化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大家可以边学习边动手实践!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到你身边

这篇博文的图片质量不错,能够直观的展示一些实验操作步骤。希望作者能分享更多相关的视频教学,这样更能让读者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户评论

烬陌袅

终于看到有人总结了!我一直觉得高中化学实验室那些定量实验超级麻烦,感觉要弄懂每个步骤耗费好多时间,这篇文章刚好帮我理清思路,等不及去试试新方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我记忆中好像没做过这些实验…或许是学校选课太少了?不过看起来还是很有用,等我回老家问问叔叔阿姨们他们高中怎么学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我以前总是分量算不好,导致实验结果偏差太大,最后还得重新做!这4个技巧真的管用吗?一定要好好学学看,希望能提高我的实验准确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说得好!化学定量实验就是注重精准,每次都要反复测量、记录才能保证结果可靠。那些“小细节”也真重要啊,以后要认真留意这些地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高中化学确实很难,特别是定量实验这种需要严谨操作的,我还蛮害怕弄错…这篇文章总结得很棒,希望能帮助我搞明白这方面的知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世晨晓。

这几个技巧都很有实用价值,尤其是在分析浓度、物质含量的时候能发挥很大作用。希望以后化学课上老师也能把这些技能点出来讲讲!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感觉有点太专业了… 我高中时只记得做那些基础实验,没啥复杂的定量分析那种。这篇文章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学习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闷骚闷出味道了

我觉得学校里学的化学实验步骤实在太繁琐了,很多东西浪费时间!直接用高效的技巧来控制实验流程或许更加有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悸╰つ

高中化学学得我头疼… 这文章虽然有帮助,但我还是觉得做定量分析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才能够真正掌握。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生命一旅程

这篇文章确实很有帮助,尤其是对那些想要在大学里继续学习化学专业的人来说非常重要!这些技巧可以提前积累经验,为未来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高中化学实验太无聊了,只是重复一些步骤,感觉完全没有挑战性… 虽然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些新技巧,但我也不确定能激发我的學習兴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说的很对!定量实验的关键就是精准和细致,想要获得准确的数据就一定要注意细节、认真操作,这篇总结还是非常实用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极§速

我感觉高中化学实验室的教学方式太机械化了,缺少创意和互动,希望能有一些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这几个技巧真的很有用! 做实验的时候总有一些细节容易忽略,但这些小点其实能影响最终结果。这篇总结让我更加意识到实验室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我倒是觉得化学定量实验挺有趣的,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德花瓣

这篇文章总结得很好!高中的时候我就经常遇到一些实验步骤不清楚的地方,希望现在回过头来翻看这篇文章能帮助我加深记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海

我觉得学习化学定量技巧需要多做实践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理解。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机会让我们进行操作练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慑人的傲气

高中化学虽然很难,但只要用心去学习总会有所收获! 这篇文章总结了非常实用的技巧,相信对很多同学都有帮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cjy/72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