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中册同步练习题:《苏武传》
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中语文必修中册同步练习题:《苏武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畔主背亲
“畔”同“ ”,
2.与旃毛并咽之
“旃”同“ ”,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同“ ”,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 ”,
5.信义安所见乎
“见”同“ ”,
6.蹈其背以出血
“蹈”同“ ”,
7.与武决去
“决”同“ ”,
8.前以降及物故
“以”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因
2.坐
3.当
4.为
5.及
6.会
7.以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以货物与常
古义: 。
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2.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
今义:连词,因为这个。
3.卧起操持
古义: 。
今义:料理,处理;筹划,筹办。
4.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 。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表示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灾祸。
5.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
6.武等实在
古义: 。
今义: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2.天雨雪
3.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4.得夜见汉使
5.剑斩虞常已
6.宜皆降之
7.空以身膏草野
8.反欲斗两主
9.单于壮其节
10.舆归营
11.杖汉节牧羊
12.羝乳乃得归
13.位列将,爵通侯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特殊句式:
译文:
3.何以汝为见?
特殊句式:
译文:
4.子卿尚复谁为乎?
特殊句式:
译文:
5.见犯乃死,重负国。
特殊句式:
译文:
6.皆为陛下所成就。
特殊句式:
译文:
7.虞常生得。
特殊句式:
译文:
8.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特殊句式:
译文:
9.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特殊句式:
译文:
10.何面目以归汉!
特殊句式:
译文:
11.何谓相坐?
特殊句式:
译文:
12.为降虏于蛮夷。
特殊句式:
译文:
13.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特殊句式:
译文:
14.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请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而立之年的小李一心扑在工作上,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致富。真可谓白发丹心映党旗,牢记使命践誓言。( )
2.科技的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及时、畅通,却也让“雁足传书”这样诗意的表达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
3.为了国家利益,即使肝脑涂地我也在所不惜。(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字”是古人除本名以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古时,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
2.“节”又称“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
3.“相坐”又称连坐、随坐、从坐、缘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该制度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该制度,商鞅变法时立相坐之法。( )
4.“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 )
5.“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创始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
6.“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苏 武
李 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1.说说“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中“苦”的含义。
2.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3.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及其所体现的情感。
4.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5.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这段文字即出自李陵《答苏武书》。试结合课文《苏武传》和这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四、微写作。
6.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李白《苏武》)
读完以上两则材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说说“苏武精神”,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角度清晰,见解独到。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9分)
答苏武书
李 陵
子卿足下: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贫困,独坐愁苦。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嗟乎,子卿!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B.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C.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D.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足下:常用于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的敬称。
B.蛮夷、戎狄:古代中原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泛称。
C.先帝: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
D.执事者:有职守之人;官员。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苏武归国享受殊荣,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耻辱,李陵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出生于礼仪之邦,此后却只能终老于蛮夷之地,实是令人伤怀。
B.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朝廷不能明察,所以他从未考虑过杀身明志;在被迫归降匈奴之后,他与汉朝实已一刀两断、恩断义绝。
C.李陵在五将失道、独遇匈奴之时,以五千人对抗敌军十万人,竟能追亡逐北、斩其将帅,可见汉军将士骁勇善战、视死如归。
D.李陵用范蠡不为会稽之耻殉国、曹沬不因三败之辱自杀而最终复仇、报辱来说明自己也曾想效仿前贤,奈何自己志向尚未实现,而怨谤已起,亲人被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4分)
(2)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3分)
(3)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3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一、
1.叛 背叛 2.毡 毛织的毡毯 3.弆 收藏 4.无 没有 5.现 显现 6.搯 叩击,拍打 7.诀 辞别、告别 8.已 已经
二、
1.①通过 ②趁机 ③沿袭
2.①治罪 ②因为 ③座位
3.①相抵,相当 ②判处 ③对等,比得上 ④当作 ⑤抵挡,挡住
4.①担任 ②替 ③与“所”连用,表被动
5.①牵连 ②和 ③等到……时候
6.①适逢,恰巧 ②会同 ③聚集 ④一定,应当 ⑤节奏
7.①凭借 ②连词,表目的 ③介词,拿,用 ④在……时候
三、
1.财物
2.两个词,因,趁机;此,代词,这
3.拿着
4.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5.栽培,提拔
6.两个词,实,实际;在,存在,存活
四、
1.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2.名词作动词,下
3.名词作动词,祀
4.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名词作状语,用剑
6.使动用法,使……投降
7.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8.使动用法,使……相斗
9.意动用法,认为……豪壮
10.名词作动词,用车载送
11.名词作动词,执、拄
12.名词作动词,生子
13.名词作动词,授予官位;授予爵位
五、
1.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汉天子是我的长辈。
2.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定语“留在汉者”后置。
译文:(武帝)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3.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应为“何以见汝为”。
译文:要见你干什么?
4.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谁为”应为“为谁”。
译文:子卿还为谁(守节)呢?
5.特殊句式:被动句,“见”表被动。
译文: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6.特殊句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文:都是被陛下栽培起来的。
7.特殊句式:被动句,无标志。
译文:虞常被活捉。
8.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9.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即谋单于,以何复加”。
译文: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
10.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何面目归汉”。
译文: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呢!
11.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谓何相坐”。
译文:说什么连坐(治罪)?
1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蛮夷为降虏”。
译文:在异族那里做俘虏。
13.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子卿不欲降,以何过陵”。
译文: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
1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请毕今日之欢,于前效死”。
译文:请结束今天的欢聚,在您面前死去!
六、
1. 白发丹心:形容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不合语境。
2.√ 雁足传书:候鸟传送书信。
3.√ 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指牺牲生命。
七、
1.√
2.√
3.√
4.√
5.√
6. “专指”错误,“和亲”也指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苦”既是苏武“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的忍饥挨饿的生活之苦,也是“十年持汉节”的对故国的思念之苦,更是归期无望的煎熬之苦。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苦”字,结合全诗内容,从苏武的处境、内心感受等角度作答即可。
2.答案 最后四句描写了李陵送别苏武的情景,“怆”“泣”“血”等字表现了李陵和苏武一样,也有浓浓的爱国情怀。这样,将分别之情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及主题的能力。答案要点包含内容概括、具体分析、所抒情感、所起作用。
3.答案 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现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解析 解答此题,可抓住“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中的主要景物“云”“雁”“月”“羊”“草”“烟”,展开联想,概括画面,然后根据这些景物构成的意境分析其表现出的感情。
4.答案 (1)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逝川”语出《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也可说是用典。
(2)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解析 第一问,抓住尾联中的关键词,判断表达技巧。尾联“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中,“茂陵”一词以汉武帝的陵墓来代指汉武帝,采用的是借代的手法;“茂陵”“秋波”属于哀景,再联系“哭”可知,这是采用了以哀景衬托哀情的手法;“逝川”语出《论语》,采用了化用(用典)的手法。第二问,结合第一问中的手法及诗歌内容分析情感即可。
5.答案 (示例1)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这段材料中得到印证,以“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坚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
解析 本题所给文字选自李陵《答苏武书》,联系题干可以看出,苏武在回到汉朝以后,仍不忘旧友,劝李陵回到汉朝,但遭拒绝。因为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得失为标准的,“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可见其虽有羞恶之心却无悔改之意,这从侧面突出了苏武的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苏武传》和本题所给材料都突出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意志,考生在解答时可通过将李陵与苏武进行对比分析,表达对苏武伟大人格的赞美。
[参考译文]
况且您从前凭借单车使者的身份,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匈奴,因时运不好,以至于拔剑自刎,不顾性命,经历流离颠沛,历尽千辛万苦,几乎死在北方的荒野。您壮年的时候奉命出使,白头而归,老母死去,妻子改嫁,这是天下罕闻,从古到今所没有的事。匈奴人尚且还赞许你的节操,何况作为天下之主的皇帝呢?我认为您应当享有裂土封侯的奖励,得到千辆兵车的赏赐,听说您回到汉朝后,受到的赏赐不过二百万钱,官位不过是典属国,没有尺寸土地的封赏,嘉奖您的辛苦;而那些妨碍功业、陷害贤良的臣子都成了万户侯,皇上的亲戚和贪佞的人都做了朝廷的高官。
6.写作指导 可围绕材料中的“不辱君命”“十年持汉节”“牧羊边地苦”等内容,从爱国精神、民族气节等方面谈“苏武精神”。
三年模拟练
1.C “搴旗”指夺取敌人的旗帜,和“斩将”对举,比喻骁勇善战,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北”指败逃的军队,作“逐”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C。
2.A “常用于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的敬称”错误,“足下”是常用于晚辈对长辈或同辈之间的敬称。
3.B “从未考虑过杀身明志”错误,原文为“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国家于我已矣”是说国家对他恩断义绝,而不是“他与汉朝实已一刀两断、恩断义绝”。
4.答案 (1)自杀没有好处,恰恰只会增加羞辱,所以常常愤怒地忍受侮辱,就又苟且地活在世上。
(2)匈奴战败后,全国征兵,重新训练士兵,其强劲之势超出十万人。
(3)难道有背弃君主父母,舍弃妻子儿女,反而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吗?
解析 (1)杀身:自杀。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愤怒。辄:就。
(2)举:全。练:训练。逾:超过。
(3)背:背弃。捐:抛弃。妻子:妻子和儿女。
[参考译文]
子卿足下:
我自从当初归降匈奴,直到今天,身处艰难困境,常一人独坐,愁闷苦恼。同您分别以后,更加郁闷。上念老母,在垂暮之年遭受杀戮;妻子儿女无罪,也一起惨遭杀害。我自己辜负了国恩,被世人悲叹。您回国后享受荣誉,我留下来蒙受羞辱,这是命中注定,有什么办法呢!我出生于礼仪之邦,却进入不懂礼仪的民族,背弃了国君和双亲的恩德,长久处在蛮夷的区域,真是伤心啊!让先父的后代,变成了戎狄的族人,更为自己感到悲痛!我的功劳大罪过小,却没有得到明察,汉朝辜负了我内心的真情挚意。每当想到这里,就会忽然觉得没有生存的意义。我不难做到自杀来表明心迹,自刎来显示志向,但考虑到国家对我已经恩断义绝,自杀没有好处,恰恰只会增加羞辱,所以常常愤怒地忍受侮辱,就又苟且地活在世上。
唉,子卿!从前先帝给予我步兵五千,出征极远的地方,五员将领迷失道路,唯独我遭遇敌人发生战斗。携带着供征战万里的粮草,率领着徒步行军的部队,来到国境之外,进入强劲匈奴的疆土,用五千士兵,对抗十万敌军,指挥疲惫不堪的队伍,抵挡养精蓄锐的骑兵。但是仍然斩敌将,拔敌旗,追逐败逃之敌,就像掩埋脚迹、扫除灰尘一样,斩杀其骁勇将领,使我三军将士视死如归。我没有什么才能,很少担当重任,内心以为,此时的战功是其他情况下所难以相比的了。匈奴战败后,全国征兵,重新训练士兵,其强劲之势超出十万人,单于亲自临阵督战,亲自指挥军队包围我军。敌我双方的形势,已经不能相比;我军步兵对阵匈奴骑兵的形势,也更加悬殊。我方疲劳的士兵第二次作战,一人当一千人用,但还是不顾伤痛,争先拼命作战。死伤的士兵积满旷野,剩余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都已经)拿不动武器了。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站起来,举起武器砍向敌人,使匈奴的兵马(四散)奔逃;(到最后我方士兵的)武器都没有了,他们手无寸铁,仍然光着头奋力高呼,争着冲到前面去。在这个时候,天地为我震怒,士兵们为我饮血。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撤兵。但贼臣告诉他我军的情况,于是让他又来攻击,因此我不免要被俘虏啊。
从前高皇帝率三十万军士,被困在平城。在那个时候,汉军猛将多如云,谋士多如雨,然而还是七天没有食物,仅能免于被歼灭。更何况当时的我,难道是容易有所作为的吗?然而汉朝执政的人议论纷纷,有的抱怨我偷生不死。而我不死,就是罪过啊。子卿您看我,难道是贪生怕死的人吗?难道有背弃君主父母,舍弃妻子儿女,反而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吗?而我之所以不死,是(想)有所作为。就是想像前面那封信所说,向皇帝报恩啊。(我)实在是认为白白死掉不如树立节操,毁灭名声不如报答恩德。从前范蠡不为在会稽蒙受的耻辱而殉国,曹沬不因为三次败仗的耻辱而寻死,最后(范蠡)为勾践复仇,(曹沬)为鲁国雪失地之耻。我的一点心愿就是私底下羡慕他们这些举动(想要效仿)啊。哪里料到志向还没有实现而怨恨就已经形成,计谋尚未实施而亲人已经遭受刑罚。这便是我仰天捶胸、哭出血泪的原因啊!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cjy/6987.html
用户评论
终于找到苏武传的同步练习题了!之前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合适的,这个资料太棒了!答案也超详细,简直是救命稻草!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还挺有难度的,不少题目需要仔细思考才能做出来,但答案解析很详细,帮助理解了文本内容。对学习苏武传很有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有点简单,感觉很多题都比较基础,没太大挑战性。不过答案解析还是挺清晰的,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题型挺新颖的,感觉比一般的练习题有趣很多,学习起来也更轻松。答案解析也很详细,方便理解文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套练习题太枯燥了,都是一些传统题型,没什么新意。而且答案解析有点啰嗦,反而影响了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感谢作者了!这份资料真的帮了我很大的忙!之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练习题,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复习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练习题的难度适中,练习之后对苏武传的理解更深了。答案解析也挺好的,能够帮助理解一些关键内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答案解析有点太过于详细了,感觉有点啰嗦,反而让人不太想看。不过题目还是挺不错的,对理解文本有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题型设计很不错,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答案解析也很详细,方便学生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题型有点过于简单,感觉没什么挑战性。而且答案解析有点过于详细,反而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套练习题的难度有点太高了,很多题目都需要深入思考才能解答。不过答案解析很详细,能够帮助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很不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不过题型设计有点过于传统,缺乏新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答案解析过于简洁,有些题目没有给出详细的解答,感觉有点不太完善。不过题目还是不错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太过于详细,感觉有点啰嗦,而且有些解释过于牵强。不过题目设计还算不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难度有点太高了,很多题目都需要深入思考才能解答。不过答案解析很详细,能够帮助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很不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不过题型设计有点过于传统,缺乏新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答案解析过于简洁,有些题目没有给出详细的解答,感觉有点不太完善。不过题目还是不错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太过于详细,感觉有点啰嗦,而且有些解释过于牵强。不过题目设计还算不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难度有点太高了,很多题目都需要深入思考才能解答。不过答案解析很详细,能够帮助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的答案解析很不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不过题型设计有点过于传统,缺乏新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