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言虚词“为”、“焉”用法深度解析与实例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中学生文言虚词“为”、“焉”用法深度解析与实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译文: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译文: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译文: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今天侯嬴帮助公子(打算)已经足够了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译文:向南方夺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设为桂林郡和象郡
⑧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译文:凭借华山作为城墙,就着黄河作为护城河。
⑨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译文:(她们)早上晚上唱歌弹琴,成为秦国的宫人。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译文: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译文: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译文: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译文: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译文:于是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译文: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译文: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②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
译文: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为了什么人开花繁生!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地给他敲了一下缻。②请以秦十五城为赵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请把秦国的十五座都城送给赵王祝寿。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说)那就让我来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译文: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怎样应付这件事呢
②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报任安书》)
译文:这番话只能对有见识的人说,对俗人就难说了。③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译文: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译文:为什么要珍惜美玉(般的节操)而让自己被流放呢?
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②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译文: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译文:堆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
④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译文:放只杯子在里面就会粘住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哪有仁爱的国君在位,却可以干出陷害老百姓的勾当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那里。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译文: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译文: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译文: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④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能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译文:活人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做人还没有弄懂,哪有时间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和该为死人做些什么?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译文:杀只鸡哪里要用宰牛的刀。
③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哪里还用得上辅助的人呢?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译文: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译文:(然后)久久伫立着,期望受到始皇的宠幸啊。
⑤寡人无复与焉。
译文:我不再参与了。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译文: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译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译文:盘旋婉转,屈曲回环,像蜂房,如水涡(精致套连),挺拔矗立,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译文: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kōng硿地发出声响。
感谢您的阅览!
更多高中语文干货,欢迎您关注@请喊我小涓
用户评论
终于有人写了关于“为”和“焉”的文章!我一直被这两单词搞得头疼。希望能从文章中找到规律,以后用起来不要犯错,毕竟考研的时候文言文真就折磨人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和"焉"这俩词我常常分 unclear 这种解析特别好,简单明了又贴切!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关于古文字分析的文章,学中文太难了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cjy/4214.html
用户评论
我一直觉得文言文里的很多虚词都很好用,能丰富表达层次。这篇文章点明了"为"和"焉"的用法,感觉受益匪浅,我已经试着用它们写了一段自己喜欢的散文!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确实容易误区,尤其这些看似简单的虚词。幸好有这样的文章讲解,让我对他们的用途更清晰了。以后要多背诵一些例句,积累经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高中语文不错啊,这种基础知识我还记得呢…哈哈,这个博客适合不太熟悉的同学学习,用一些生动例子来说明虚词用法确实很好。分享给你了解文言文的同学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太简单化了,感觉不够深入分析。"为"和"焉"的用法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语境不同会导致意义差异。文章里应该提供更多例句,比较详细讲解不同的用法才能更加准确!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学习很重要啊,尤其是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虚词,理解了它们的作用才知道文言文的精妙之处。收藏了这篇文章,以后还可以回头参考一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什么把"焉"这种明显不合理的虚词作为例子?我觉得文章要突出一些较为普遍、常用的用法才更有帮助,这篇文章缺乏实用性,有点遗憾!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文言文很有意思,但是这些虚词总让我糊涂啊!幸好有这种博客来总结解释,这下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了。学习起来终于轻松很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这篇文章讲解的很简单,但也给了一些不错的开始方向。以后可以多练习一些句子造句,加深对这些虚词的掌握。总之,是需要认真体会和复习的一篇文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以前老师说过"为"和"焉"的使用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决定,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点,但我还是希望看到更多的案例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用法。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文科爱好者,我很赞赏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这篇博客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更容易掌握这些虚词的妙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总结式的文章阅读体验不太好,缺乏深度和趣味性。建议文章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故事或历史典故,结合讲解文言虚词更生动有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喜欢阅读诗词歌赋的同学来说,理解文言虚词尤为重要,这篇文章讲解清晰易懂,对提高我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很有帮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虚词确实容易让人捉摸不透,看了这篇博客后感觉"为"和"焉"的使用规则更加清晰了,以后再学习这些词汇时可以参考一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文章还是比较用心的,把“为”和“焉”的用法都举例说明了,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真让人感叹古代语言的博大精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言虚词不是一定要死记硬背,而是要用心体会它的内涵,这篇文章也提到了一些重点,比如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虚词,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了这个博客,以后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经常查看。 文章的例子很生动形象,让人更容易理解"为"和“焉"的含义和用法。感谢博主分享!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