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础教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最新版)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一些生殖和发育方式:人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被子植物的开花结实,种子萌发;细菌的分裂生殖,真菌及一些植物的孢子生殖。

3、有性生殖

(1)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

(3)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无性生殖

(1)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2)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无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结合。

(3)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生殖速度快,有利于保持亲代的性状。

(4)属于无性生殖的是:嫁接,扦插,植物的组织培养,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细菌的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克隆。如:竹用地下茎生殖、椒草用叶生殖以及马铃薯用块茎生殖等。

5、嫁接

(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2)A图为芽接,B图为枝接。接穗是图中的①和③,砧木是图中的②和④。

(3)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4)嫁接成功后,所开的花和所结的果实都是接穗那个品种的。一个砧木上可以嫁接多个接穗。苹果、梨、桃等果树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6、扦插

(1)扦插必须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20―25℃),光照,水分,适宜的湿度。

(2)月季、菊花、甘薯、葡萄一般用扦插的方法繁殖。

7、植物的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将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或花药、花粉等外植体置于无菌条件下,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它们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2、昆虫的发育:变态发育

(1)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metamorphosis)。

(1)完全变态

发育经过【3】受精卵、【4】幼虫、【2】蛹、【1】成虫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

(2)不完全变态

①发育过程经过【1】受精卵、【2】若虫、【3】成虫三个时期,若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相似。如: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②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的区别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

3、有些昆虫是农业害虫,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期。

毛毛虫是蝴蝶的幼虫,蜻蜓点水是在产卵,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昆虫的幼虫在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现象,蝗虫蜕皮五次,家蚕蜕皮四次。家蚕吐丝的时期是幼虫期。春蚕化蛹丝方尽。作茧自缚现象说明家蚕开始进入蛹期。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

2、青蛙的生殖特点

(1)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在水中完成)、卵生。

(2)在繁殖季节,雄娃鸣叫,这是蛙的求偶方式,生殖过程中无交配行为,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3青蛙的发育

(1)特点: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有尾无四肢,呼吸器官是鳃,生活在水中。

4、两栖动物不能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这也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也少,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很大。

5、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有11种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如红色箭毒蛙、非洲胎生蟾蜍等。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类能产有硬壳保护的卵一鸟卵(俗称“鸟蛋”),这是鸟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2、鸟卵的结构

【1】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

【2】气室:为胚胎提供氧

【3】卵壳:对卵起保护作用

卵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确保卵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4】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能发育成雏鸟

【5】卵黄膜

【6】系带:固定卵黄

【7】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8】卵白:对胚胎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3、鸟卵中组成卵细胞的是卵黄膜、卵黄、胚盘

4、只有受精的卵,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孵化出雏鸟,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鸟卵产出后,因外界温度太低,胚胎发育暂时停止,在亲鸟体温的影响下,胚胎可继续发育。

5、总的来看,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这都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

6、鸟的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7、鸟的发育:受精卵雏鸟成鸟,无变态发育。

8、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所有鸟都有的繁殖行为是:求偶、交配、产卵。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

9、鸡属于早成鸟,麻雀属于晚成鸟,鸟巢的作用是在生殖季节产卵、孵卵、育雏。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

指亲子间的相似性,(1)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母亲是双眼皮,儿子也是双眼皮。

2、变异

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如:(1)父亲双眼皮,儿子单眼皮,(2)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3、性状

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生理特性方面的性状不能用肉眼观察到。

4、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番茄的红果与黄果,兔的白毛与黑毛。

5、基因控制性状,同时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遗传,环境造成的性状不能遗传。

6、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种技术叫转基因技术。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在细胞里存在于遗传物质一DNA分子上。

3、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细胞核内的DNA分子和它们所携带的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染色体(chromosome)上。

7、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许多蛋白质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8、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是单条存在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9、DNA分子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10、同种生物,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都比体细胞少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如:人的精子、卵细胞、体细胞、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23条、23条、23对、23对

11、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其中的染色体数是0。

12、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体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1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受精卵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是单个存在的。

14、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生物的有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生殖时,精子只能把父亲一对基因中的一个传给受精卵,卵细胞只能把母亲一对基因中的一个传给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显性基因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例如: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基因组成是Aa的,虽然a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a并没有受A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3、禁止近亲结婚

(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例如,堂兄妹(或堂姊弟)、表兄妹(或表姊弟)等,就不能结婚。

(2)亲缘关系越近的人,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越大,婚后所生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3)白化病、色盲、苯丙酮尿症、血友病都是遗传病。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图18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其性染色体是XY,图19显示的是女性的染色体,其性染色体是XX。

(2)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X。

(3)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22条+X。

(4)从性染色体来看,精子中有一条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或Y染色体,卵细胞有一条性染色体,是X染色体。

2、从性染色体来看,生殖时,男性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占50%。理论上男女的比例为1:1。胎儿的性别决定是在形成受精卵时。

3、双胞胎

(1)同卵双胞胎: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遗传物质相同,性别相同。但性状不会完全相同。

(2)异卵双胞胎: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遗传物质不同,性别相同或不同。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是可遗传的变异。

(2)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就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2、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利叫有利变异。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叫不利变异。

3、变异的意义:因为有变异,所以生物界才会丰富多彩,同时,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没有变异,生物就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4、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1)要做到随机取样;

(2)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不要少于30粒;

(3)测量。果实的长轴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四舍五入,测量方法:用圆规的两个脚量出花生果实的长度,再在直尺上得出读数,记录数据,(4)处理数据:可以比较平均值,也可以绘制曲线图。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2、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水蒸气、氨、甲烷、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与现在的大气相比,明显的不同是没有氧气。

3、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如氨基酸),后来,这些简单的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到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4、米勒的实验

【1】内模拟原始大气,其中的火花放电模拟闪电,【2】模拟原始海洋,冷凝器的作用是模拟降雨过程,【3】内含有的有机物是多种氨基酸,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5、某些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化石,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一般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里。

2、始祖鸟的化石证明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4、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

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例如,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6、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生物进化的历程,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化石方面的证据也不是很全面。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保护色:动物的体色与周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敌害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2、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

在实验中,彩布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选小纸片的同学相当于捕食者,

小纸片相当于猎物,小纸片的颜色代表某种动物不同的体色的变异类型。为了更真实的模拟自然环境,“捕食者”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实验结束后,幸存者最多的是与彩布颜色相似的小纸片。

3、长颈鹿的进化

(1)从图①可以看出,古代长颈鹿的颈有长有短,说明古代长颈鹿的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类型;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颈长的变异是有利变异,颈短的变异是不利变异;

(3)图③可以看出,颈长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被淘汰,这说明食物对长颈鹿的变异个体起到了选择作用。

(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上述过程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4、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自然选择的动力(或手段)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预防

1、传染病:

(1)含义: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例如: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蛔虫是蛔虫病的病原体。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可以把传染病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含有大量的流感病毒。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治疗传染病病人,杀死患传染病的动物。

(2)切断传播途径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对空气及疫源地进行消毒,杀灭蚊子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3)保护易感人群,如: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和黏膜。功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分泌物(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杀菌物质中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分布在血液和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功能: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2、抗原和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抗原。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的抗体以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有的抗体能终生存在。

3、免疫的类型:

(1)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2)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免疫。

4、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免疫的功能:

(1)益处:①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2)坏处: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在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移入的异体器官产生排斥。(移入的异体器官相当于抗原。)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食物和药物相当于抗原。

6、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是特异性免疫。

7、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简称计划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

8、艾滋病(AIDS):

(1)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有不安全的性行为、毒品注射、输血或输入血液制品、使用病人用过的注射器。

(2)易感人群是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源的人。目前预防艾滋病期待解决问题是研制艾滋病疫苗。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处方药简称R,是必须凭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放在低温,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5、小药箱中除了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外,还有一些常用药物,如感冒冲剂、阿司匹林、黄连素等,此外还有碘伏、酒精、棉签、纱布、胶布、创可贴、体温计等。家庭小药箱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及轻微创伤。

6、急救:紧急呼救、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出血和止血等。

7、当有人因溺水,触电或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常用的是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吹气次数为15--20次。如果病人心跳停止,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挤压时救护者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的带有冲击性的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做4--5次心脏挤压。

8、出血和止血:出血包括外出血和内出血。

(1)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2)外出血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缓慢渗出,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血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液从伤口喷出或一股一股地涌出.

(3)止血: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可先将伤口洗净,贴上创可贴或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要拨打“120”紧急呼救,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大静脉出血,压住受伤血管的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压住受伤血管的近心端止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3、调节情绪的方法:(1)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2)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3)自我安慰。

4、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治疗心理疾

病,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心理咨询师往往通过与咨询者交谈,运用各

种量表、仪器和测试手段,发现咨询者表面现象之后的心理问题,然后

提出治疗措施。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习惯,等等。

2、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1)配制5%、10%、15%、20%的酒精溶液;

(2)选择10只水蚤,在清水中测每只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

(3)依次测在5%、10%、15%、20%的酒精溶液中10秒内的心跳次数。

水蚤是甲壳动物,身体透明,心脏位于背部中央偏上,通常水蚤的心率在200次∕分以上,因此实验中测10秒内心率的次数。计数时,为避免水蚤跳动难以观察,应用吸管吸去多余的水。

3、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许多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是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例如,有的青少年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品等。

4、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5、吸烟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不仅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还可能会诱发肺癌。

6、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的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吸毒者为支付吸毒巨资而不惜诈骗、偷盗等,严重危害社会。

7、染上网瘾:人会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病,产生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青少年常常接触网络,应该从现在起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合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了解世界,避免沉湎于网络。

8、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等工作的人员。他们的职责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减少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提高生命质量,这也是这个职业的乐趣所在。

本文由千千择校网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cjy/38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