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之乡”这个名字不是骗人的,这么小的一个县,却培养出了这么多的院士。孔城中学
現在的桐城市區域:
孙德和(1911—1981),生于北京,籍贯桐城,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同中校友
方馥1930年出生于桐城,1992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吴杭生(1932—2003),浙江省杭州市人,籍贯桐城,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安庆一中校友
吴起,1955年生于芜湖,籍贯桐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芜湖一中校友
徐南平,1961年生于桐城,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注:大观中学校友
吴曼青,1965年生于桐城青漕,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注:同中校友
程和平,1962年出生于桐城市文昌街道,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同中校友
吴立新,1966年出生于桐城市姚镇,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青草中学校友
方福全,1964年出生于桐城青漕,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同中校友
王东明1961年出生于桐城,2017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注:孔城中学校友
老桐城杨桥、罗岭地区:
宁金生,1932年生于天津,籍贯桐城市杨桥(现宜秀区)。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颜耕望(1916—1996),桐城市罗岭(现宜秀区)人,197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注:安庆一中校友
古桐城淞阳地区:
慈云贵(1917—1990),桐城市北乡麒麟镇人(现属枞阳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同中校友
王旭光,1939年生于桐城市横埠(今属枞阳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浮山中学校友
陆大道1940年出生于桐城(今枞阳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同中校友
丁汉,1963年出生于枞阳,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白云中学校友
王福生,1962年出生于枞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浮山中学校友
卢林,1966年出生于枞阳欧山,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注:白云中学校友
注:1旧桐城市主要包括桐城市(县级市)、安庆市宜秀区的杨桥镇、罗岭镇(1979年、2005年分别划归安庆市)、淞阳县(1949年独立建县,2016年划归铜陵市)大部分地区。
2 桐城人10人,罗岭阳桥人2人,从阳人6人。总的原则是按照出生日期来计算籍贯,行政区划变更前出生的算前者,后出生的算后者。前三位从阳人也可以算桐城人。两边都可以算,这样更符合自己的意愿。所以桐城人一共是15人。
3 以上名单按当选时间排序,并标明毕业的高中。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340039099征得作者同意,并在文章开头注明:
本文来自公众号“全国安庆商会联盟”,最后添加原文链接地址,否则侵权必究。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jcjy/209.html
用户评论
这也太厉害了吧!小小孔城竟然能培养出这么多院士,真是令人瞩目!孔城中学一定很有魅力,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吧,我真想去看看,感受一下学习氛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印象中孔城中学一直是很好的高中,没想到竟是院士之乡啊!这应该就是良好的教育制度和老师的谆谆教诲的成果吧!羡慕那些在孔城中学求学的学子们。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得不佩服孔城的教育环境啊!这么小的一个县城都能孕育出这么多的优秀人才,真是太厉害了!看来“院士之乡”这个称号名副其实。希望未来还有更多的人从孔城中学走向全国各地,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说的很对,“院士之乡”的称号绝不虚张声势!作为一个来自孔城的孩子,我很自豪能在这个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中成长的,也希望未来我能像那些杰出的院士一样,为社会做出贡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个“院士之乡”称号感到好奇,真的有这么多院士培养出来吗?孔城中学一定有很多很好的老师和资源吧!希望能关注到一些更具体的案例,比如那些院士的成长经历或者孔城中学的教学特色等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这标题读起来真好笑!院士那么多,竟然都来自同一个小县城?会不会是宣传过度了?我还是更倾向于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案例支持这个说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么看来孔城中学可真不愧名气大啊!不过这些院士都是各个领域的顶级人才,会不会有些学校过度炒作呢?还是应该看更多真实的学生评价和实际情况才能妄下评判。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曾经去过孔城,感觉是一个很普通的县城,怎么会有这么多院士?我觉得这个标题可能有点夸大吧!不过也许教育水平真的比其他地方高一些也说不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不可思议了,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居然能培养出那么多世界级人才!我不得不佩服孔城中学的教学方式和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他们一定是将“培育人才”放在第一位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让我产生一种好奇心,这些院士的成功是如何实现的呢?是不是孔城中学的教育理念或者培养模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希望能看到更多揭秘的文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真想去读孔城中学一次,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是学习氛围特别好,还是老师教学水平很高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教育科研人士,我对这种现象非常感兴趣!也许可以组织一个调研小组去孔子中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希望能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标题可能过于浪漫化了,现实中每个人的成才之路都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光是一个县城的培养环境还不足以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当然,孔城中学依然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学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想知道这些院士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他们在孔城中学学到了什么?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希望能有更多他们的故事可以被分享出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一个县城能培养出这么多院士,那的确很值得去想一想背后的教育体制和文化氛围。 希望孔城的经验能推广到其他的地区,让更多孩子都能受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引发了我很多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环境能让一个人走上学术高峰? 难道仅仅是拥有优秀的学校就能够保证培养出人才吗?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