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际教育

通识教育,改变了哈佛,也改变了整个美国教育。

在美国有这样一句话:先有哈佛,再有美国

因为1776年美国独立建国的时候,哈佛大学已经成立140年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美国独立运动的先驱都毕业于哈佛大学。


从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学一共培养出了8位美国总统160位诺贝尔奖得主。它甚至还造就了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两位“辍学生”: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其实,哈佛在最初建校的200年里,并没有这么厉害。由于哈佛是由最早在美国殖民的一批清教徒创立,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哈佛的领导者都是由神职人员担任,课程设置也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和现实社会严重脱节,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力,更别说学习的热情了。


那么哈佛究竟是如何成为今日的哈佛的呢?这恐怕要从哈佛的第21任校长,被罗斯福总统誉为“共和国第一公民”的查尔斯·w·艾略特说起了。



1869年,35岁的化学家查尔斯·艾略特担任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一上任,他就提出,哈佛的教育必须“覆盖全人类的知识”

  • 艾略特将哈佛大学从原先狭隘的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

  • 课程从70多门急速增加到400多门

  • 学生可以自由选修政治、文学、艺术、哲学、经济、历史等更各个领域的课程;

  • 教师从49名增加到了278名,他们鼓励质疑和争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 他还出版了“哈佛经典”系列,囊括了人类历史上各个学科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代表了“一个现代文明人所必须知道的那些知识和素养”。

哈佛大学从此走上了气象宏伟的通识教育


正是这种博大的通识教育,改变了哈佛,也改变了整个美国教育,有人认为艾略特上任的1869年,“同样可以看作现代美国的出发点”。


10张图看懂哈佛通识教育的精髓,看懂哈佛这个世界顶尖学府对人才的培养理念。一如耶鲁前校长理查得·雷文:“如果我们把学生仅仅训练成一个所谓的在某领域的专才,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


1、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人”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序言里说到,哈佛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人”(Whole Man),而全人等于“好人(good man)+正直的公民(Good Citizen)+有用之人(Useful Man)”。直到现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都是影响美国教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


2、成为有用之人,先多读无用之书



“有用”(useful)在哈佛通识教育体系里,第一原则是视野开阔,多读无用之书。未来需要的是头脑清晰、兴趣丰富的通才,而不是专才。


3、通识教育地位愈发提升



这张是2018年秋季学期,也就是下学期,哈佛将要开始实行的全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上一个版本相比,通识教育8大品类的课程,变成了4+3+1,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3门分布必修课,和1门实证与推理课程。这四门必修课是,美学、文化与阐释;历史、社会与个人;社会科学与技术;伦理与公民。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通识课和核心课程相比,从字面意思理解,通识课就是选修课。其实不然,在哈佛,从某种意义上,通识课才是强制性的,才是必须的。而2018年这次改革,通识课的地位更高了。



4、通识教育在于激发潜能



通识的目的是深入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掌握某种技能。那些通识课程学得好的学生,后来在各个领域都成为顶尖高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识教育是在把学生的最大潜能,一步一步激发出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本质区别,首先在于方法上而非内容上。



5、通识教育剑指T型人才培养



哈佛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美国著名设计咨询公司IDEO提出的“T型人才”的概念,是不谋而合的。都是为了培养T型人才:知识面非常开阔,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


6、知识的广度与学习的深度



哈佛通识教育的启发是,好的教育,应当从小培养T型少年。T型少年的三大特点是:即有知识广度,又有学习深度;既能跨学科思考,又能解决问题;既开放协作,又善于自我突破。



7、成绩之外越发强调的软实力


现在美国数百所知名中学实行的A new Model,学生能力全新评测工具,针对学生的8大能力,与T型少年的框架不谋而合。这其实是全球通识教育2.0时代的一个必然。


8、通识教育不等于广泛兴趣


通识教育过程有两大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把通识教育单纯理解为广泛兴趣,而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正确的作法,一是控制数量。二是帮孩子寻找内在驱动力。


9、切勿忽视对美的感受



第二个误区,是过度注重孩子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对美的感受力。


10、通识教育最终将达成的目的



我们培养孩子成为T型人才,未来要重点关注的五个方向。一是开阔视野,二是多元思维,三是思辨精神,四是同理心与沟通能力,五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哈佛通识课分为8个类别,横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共600多门课供学生选择。清华大学教授刘瑜在哈佛做博士后的时候,就曾被多达1000多页的课表吓了一跳。她在后来的文章中称之为真正的人文教育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象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法国著名作家蒙田讲过一个故事,有人问苏格拉底是哪里人,苏格拉底不说“雅典人”,而回答自己是“世界人”。蒙田感叹苏格拉底终究是苏格拉底,视宇宙为自己的故乡,把自己的知识投向整个人类,与全人类交往,“不像我们只注意眼皮底下的事”。


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苏格拉底式的“世界人”——他关注周遭,更关注远方;他关注切近,更关注历史;他关注实际,更关注价值。

用户评论

太难

我上大学的时候听过有人提通识教育的优势,但没想到会对哈佛这样传统的学校有这么大的影响!感觉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各种专业知识困住,却忘了那些广阔的视野和探索的精神。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我觉得这种模式更适合当下时代的学生。以前只强调专业的课程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能让孩子们接触更多领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安i

同意!很多时候专业知识只是工具,而通识教育则是让我们了解世界、了解人性的钥匙。哈佛的例子说明了一点,未来教育应该是更灵活、更全面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我发功喷飞你

通识教育确实很有好处,但我担心它会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学浅尝辄止,无法真正精通某个领域。毕竟大学阶段主要还是为了专业技能的发展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年何念

这种说法太浪漫化了,哈佛的例子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很多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根本无法实行通识教育,而且学生也可能更现实地选择主修他们擅长和有市场的学科。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花了素颜

美国教育已经越来越强调创新思维、跨学科合作,通识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我觉得我国教育体制也能借鉴这种模式,培养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学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读完这个博文,我突然想起高中时候选修的艺术和文学课,那些课程让我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和思考方式,确实帮助我打开了思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哈佛是顶尖大学,即使采取通识教育,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都能受益。其实每个人学习能力、兴趣爱好都不一样,理想的教育应该更加个性化定制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通识教育中找到乐趣和价值感,而不是单纯为了满足某一标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赤;焰﹏゛

这种说法很吸引人,但我更关注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仅仅改变名称并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作为一名过来人,我觉得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课程,都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来设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肆忌

美国教育注重个体发展,而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强调集体竞争。也许在将来,我国教育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封锁感觉

通识教育确实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两者兼顾才是最重要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我觉得哈佛的例子很值得参考,但也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照搬。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实践。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我一人

文章说得很有道理!现在社会竞争愈加激烈,除了专业技能,学生还需要具备更广阔的眼界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脱颖而出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少情在

通识教育能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身。这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这种模式应该推广到更多学校。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涐们的幸福像流星丶

这个标题说得很有趣!看来通识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我们也将看到更多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出现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通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的使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千千择校网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gjjy/1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