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效率:是指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经过一定方式的配置,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的大小。通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二是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
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熏陶与启悟的方式,使学生的本性、尊严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教育公平: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及其新带来的理想的结果)。
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系统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作用和影响。
专才教育:往往称专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主要给予学生某种职业能力训练。
科学教育:指通过演示科学方法,教会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教育。
高等教育本质:主体在高深知识的生成与创造中实现自我的生成、发展与完善。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与学校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具体包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对教师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以及环境条件的考虑。
高深知识:高等教育所经营的知识的范围和层次。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教育目的和已经认识的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指导教学工作而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老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
高等学校课程:广义指在教师指导下高等学校学生在高等学校内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活动系统。
英才教育: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以心智和人格的养成为核心,目的是让少数具有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的教育。
高等学校教师:是指受过专门训练,在高等学校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有职业责任的人。
高等教育制度:宏观——更多地反映着社会外部的要求,它往往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缩影,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微观——内部组织形式和权利体系更多地沉淀了高等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体现着高等教育自身的特性和“主体逻辑”。
高等学校专业:是高等学校以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为依据,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通才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高校全体学生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学分制: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选课制为核心,以取得一定量的学分作为毕业条件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自主选择、因材施教、灵活培养”。
高等教育质量:就是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和优劣程度,是一种实践活动的质量,应体现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应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性。
高等学校学生学习:广义的指高等学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狭义的指高等学校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智能的过程。
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在不同专门化领域和不同类别高等教育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规格。
专业划分: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依据,把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地分成不同的专门化知识领域,形成不同的基本教育单位。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富于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并控制学生掌握知识信息的一种教学形式。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进而不断自我完善、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
高等学校课程结构: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的比例及各类型课程怎样构成整体。
精品课程:主要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师范性课程。
专业结构:专业的类型以及各专业之间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国家、区域、学校三个层次。
大学职能:是指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
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高等教育体制:是关于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设置、奴隶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的总称,反映着高等教育制度静态的一面。
专业(结构)调整:包括两个层面。其一,宏观的专业划分、专业结构的调整;其二,微观的专业内部要素的调整。
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从静态角度看,指高等学校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高等学校教师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像律师、医生等那样作为一种专业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从动态过程看,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大众教育:指基于普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智力开发和人格养成为中心,旨在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建设者的教育。
简答:
1、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的内在联系?
1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
2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工作材料。
3高深知识规定了高等教育活动的边界。
4高等教育是高深知识最重要的制度化载体。
2、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1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2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3专业发展的情境性。
4专业发展的多样性。
3、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1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既要传授学生一定的前沿性、探索性和跨学科性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能(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个体持续发展的需要)。
3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公民(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高等学校学生作为社会的公民需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学会尊重和关系他人)。
4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科研方法(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科研方法是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工具,更是学生探索创新和成才的必备武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智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4、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特性?
1高等学校教师具有学术性-----即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求得一定的学问和方法。
2高等学校教师具有专业性----既是学科专业,又是教育专业。
5、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1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表现在: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就是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给予这种人才以怎样的个体意义:首先,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人才培养模式要向“综合型”、“创新型”发展。其次,高等教育要赋予受教育者个体的意义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任何高等教育的形式都应当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二是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谋生的能力,三是高等教育要赋予个体享用的功能。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①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公民高度民主的政治意识,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和团结协作和谐一致的民众意识以及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健全的责任。其次,高等教育具有选择培养专门政治人才的功能。再次,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第四,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体现在社会批判上。②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首先,高等教育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产业。其次,高等教育是生产知识的产业。再次,高等教育是生产高科技的产业。③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第一,文化传承和传播。第二,文化选择。第三,文化批判。第四,文化创新。
6、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有哪些特征?
1高等教育质量就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2高等教育质量是一种实践活动的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应体现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性。
特征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相对性与绝对性相统一;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统一;时间性与空间性相统一。
7、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1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高等学校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
3富有探索性,强调教学和科研的紧密结合。
4富有专业实践性,强调培养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8、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培养方向,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应的未来职业门类。
二是使用规格,指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
三是规格与要求,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素质,即对同一培养方向、同一使用规格人才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具体要求。它是培养目标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9、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
①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执教理念;
②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③树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意识;
④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⑤强化实践教学工作;
⑥注重教学实践的微观环节。
10、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以诱质性制度变迁为主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以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突破口;
以改革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根本;
完善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执行体系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保障。
11、高等学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12、简述大学的职能。
大学的职能从三个方面教学简述。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与服务社会。同时要回答出三者的关系。
13、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师如何指导。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
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统一;广博性学习和专深性学习有机统一;独立性学习和自主性不断增加;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应考虑年龄的特点,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可答出知道的原则也可综合而论。)
14、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
高校品牌专业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标志。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包括: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明显;学术水平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15、高深知识的特征有哪些?
外在特征:是知识中比较深奥的部分;是专门化和系统化的知识;通常有专门传播、发表和认可的制度;高深知识总是与特定的机构相联系。
内在特征:复杂性;有序性;变动性。
16、专才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专才教育的特征有三个:第一,主要是通过分学科、专业进行的,培养的人才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具有相当的应用性;第三,比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能比较快的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17、通才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通才教育三个明显的特征:知识与能力的基础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18、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速度要适中;以内涵发展为主;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
19、西方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宗教色彩浓厚(学校被教会控制,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内容浸透了神学精神);
2自治权力高度凸显(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和各种特权并不稳固,是随着社会各矛盾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3国际界限模糊(在招生和聘请教师方面没有国籍限制);
4制度不健全(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在培养目标、学制、课程、结业资格等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
20、山西省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1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基础性培养培训
2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内涵发展。建立教学研究课题的立项、管理和奖励制度;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核心,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研究成果突出
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完善实验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
21、高等教育结构具体分哪些类型: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22、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科类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调整?
问题:1科类专业设置的短期行为较为严重,部分高校为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设置热门专业造成了人才质量的低劣2一些应用科类专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多数高校不从宏观角度理性思考科类专业的废立,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盲目建设,既带来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人才的结构性过剩3适应科学发展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比较薄弱,复合型、应用型学科较少4专科教育的科类结构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督,影响整体科类结构的优化。
调整:应当由“对口性”转向“适应性”,达到与社会的高度契合。1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专业结构调整的超前性、预见性2以综合化为基础合并相近专业,避免重复建设,创建交叉型、边缘型学科专业,培养跨学科的复合人才3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调控和管理,高校能从实际出发,理性选择。总之,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既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也与学科、专业自身的规律相关,所以在具体调整中应适度、稳妥,不可盲目废立科类专业。
2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2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3是创新型人才个体发展的需要4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价值与局限。
24、高等学校教师要承担哪些角色?特点和如何完成
1教书育人角色:即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必须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和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过程。
2研究者角色:教师要通过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掌握科研规律与治学方法,用科研结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并且指导学生从事科研训练。
3社会服务者角色:教师应运用自己和学校的科研成果,吸取最新信息,通过做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和指导、讲学培训和协作攻关等途径和方式为社会服务。
4管理者角色:主要包括学术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公共管理的具体活动中。
25、高校学生学习应遵循哪些原则?
1学思结合的原则
2博专结合原则
3学用一致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勤学持恒原则
26、专业与学科、职业、系、课程的联系与区别何在?
1学科一般指学术的分类和教学科目或学习科目。学科是专业划分和设置的基础,学科分类是专业形成的主要依据之一。任何一个专业都必须有其主干学科作为自己的支撑。在实践中,往往以主干学科对专业命名。
2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的种类。职业对工作而言,专业对学科而言,但两者又密切联系,专业要适应职业的发展;对职业而言,专业有适应性与针对性,对口与不对口的问题。
3系通常由一个专业或若干个相近的专业组成。专业与系不同,系是管理专业的行政组织。
4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为单位的,而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设置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培养人才的基本类型来确定课程结构。课程要依据学科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组织。
总之,任何一个专业的开设都必须有相应的学科做基础。一个专业往往涉及许多个学科,包含多门课程,专业的特色要通过学科特色和课程特色来体现。课程是专业结构的基本单元,优秀的课程及其有机的组合是办好一个专业的先决条件。学科建设是核心,学科不仅是产生新知识、新方法的源泉,是产生新课程的发祥地,而且也是形成新专业的基础。专业的发展、新课程的开设又反过来促进课程的发展,催生新的学科。
27、专业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
需要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持续性原则、超前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稳定性原则、调控性原则。
28、教学计划从内容上看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主要教学形式、时间分配、学年编制。
29、教学计划的编制应遵循哪些原则?
1遵循培养目标,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原则,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遵循理论与实践统一,注重培养能力的原则
4遵循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教学计划的适应性
5遵循稳定性与变异性相统一的原则,保证教学计划的适应性。
30、教学大纲编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思想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
31、如何制定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高等学校应包含哪几条主要教学原则?
制定原则1反映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目的的要求2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依据3汲取丰富教育遗产的合理内核,总结教学实践的丰富经验。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统一原则4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6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3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1从政府角度讲: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及时掌握各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实际状况。做出更符合教育规律的战略性决策。
2从学校角度讲:通过评估,肯定自己取得的成绩,找到差距,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促使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使学校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3推进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论述:
1、从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过程看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
1大学的职能2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纽曼式单职能大学、洪堡式双职能大学、范·海斯三位一体大学3三者的关系
2、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具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这是高校教学过程特有的原则。
2教学过程和科研过程本质上都是一种认识活动,有内在联系。一方面,高校教学内容是据前人科研成果加工而制定的,因而教学是以前人科研成果总结出来的各种学科的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另一方面,教学又是科研的前提和继续,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使人掌握前人的科研成果,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是开展新的探索。因而,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科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
3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端正科研价值观,在科学研究时力求选择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科研方向和课题;二,要使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及时把科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沿性和探索性。三,把科学研究列入教学计划,积极创造条件,让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使他们成为高校科研的重要力量,为此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研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请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1专业素养是专门职业对人业人员的整体要求。
2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必须具备一系列内在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应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情意等方面。
3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1)本体性知识。这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专业和学科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它是教师成功地进行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这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4)、一般文化知识。
4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四个方面。
5教师的专业道德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学生、公正严格、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等。
6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4、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状况,谈谈如何进行大学职能的整合。
1大学的职能及关系:大学只能是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从根本上来看,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是相互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首先,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它们的手段互补,培养人才固然以教学为主,但需要教学与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再次,大学兼备三项职能,可以实现各种资源共享和效用最大化。
2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又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的职能也需要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重新的平衡与整合。(一)教学、科研职能的重新整合与拓展。在大学中,教学与研究两种基本的学术活动都是对知识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二者必然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然而,在大学规模日益庞大,组织内部学术分工日趋精细的情况下,教学和科研矛盾日益突出,我们有必要加强二者的协调,以求达到平衡与优化。教学与科研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是它们整合的基础和依据。首先,科研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任何形式和层次的教学都是传承知识和文化,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神新发展的活动。大学教学的特殊在于它所传承的是一定社会中知识和文化比较高深的部分,它培养的是高教专门人才。其次,教学对科研也有促进作用。在大学中,教学过程往往成为新的科研领域和新的学科生长的土壤。教育者通过教学与受教育者进行双向交流,思想之间的碰撞可以产生新的科研动机,即我们谓之“教学相长”。总体来说,教学与科研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之间的整合应从文化意义上来实现。大学的文化可概括为大学的理想、信念、目标、氛围、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教学与科研的整合,应当从深层次的文化角度出发,凝铸大学职能活动的观念模式,形成整体认同感和普遍的行为方式。(二)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整合与创新。首先,科学研究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其次,社会服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来源好和走向。尽管二者密不可分,但是仍需要对其进行时代的整合与创新。
5、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看待高等学校的学生。
1高等学校的学生是对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统称,指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2同14.3结合教学实际,谈具体的。
6、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校课堂讲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课堂讲授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并控制学生掌握知识信息的一种教学形式。
2高校课堂讲授的特点:可控性强、系统性强、效率高、简便易行
3存在问题:课堂讲授学时大幅度下降,自学时间显著增加;教师讲授的量有所减少,而课堂讨论、答疑、实验等有所增加;教师要从单纯性传授知识更多地改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独立学习;课堂讲授要体现出积累知识与发展智能,并逐渐以发展智能为主,促使学生所学知识向智能转化。
4解决的措施:提高高等学校课堂讲授的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明确课堂讲授的目的;②保证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并请注意理论联系实际;③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④讲授要有一定的艺术性;⑤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⑥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7、怎样理解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应当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
1高等教育发展应当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这是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首先,从我国的国情分析:资源很有限但又需培养大量的高级人才。其次,从教育自身发展分析:基础教育仍未普及,高等教育不可能实现公平优先。再次,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去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模式以劳动密集性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明显。
2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是:基础教育仍未普及,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投入高等教育是不现实的;另外,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过分强调公平是不现实的。综合这种情况,我国高等教育只能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目前我们应作的工作: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实现高等教育的适当分流、分层;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给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8、试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变化。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变中央集权式的管理,增强了地方政府的统筹管理权力;淡化单一隶属的观念,改变条块式管理的体制,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
2、办学体制的改革。采取了“调整、共建、合作、合并”等办法达到资源互补、提高效益;
3、投资体制的改革。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投资体制;
4、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
9、结合学校实际试述高校教学改革。
高校的教学改革是系统工程。从观念上、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改革。(此题考核教师对高校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在高校教学各环节渗透的理解;并能结合自身学校、专业特点进行论述)。
10、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向学生传授科学学习方法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用多种方法、形式帮助学生总结自己成功的学校经验,特别是注意总结和推广优秀生的学校经验
3鼓励高等学校学生借鉴著名学者的学校经验。
11、试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1联系: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区别在于指导思想与方法,对于同一学科内容的教育,当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时,便是不同的教育。所有教育都既有人文的一面,也有科学的一面,区别只在人文含量与科学含量的不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同一种教育的两个方面
2区别:第一,从观念视角来看,教育的科学侧面追求的是知识与技能,可以由学而会;教育的人文侧面则追求感悟和情怀,只能由感而悟;教育的科学侧面追求的是全球一体化,人文侧面追求的是本土化、民族化。第二,从方法视角来看,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占有,人文强调学生的融入;科学教育强调“以理服人”,人文教育强调“以情感人”;科学教育是一种内化的过程,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人文教育则强调外化,强调抒发思想感情。
12、结合世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论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1世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结构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科类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结构的综合化:高校类型层次的多样化、学科的综合化。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展自我特色;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
13、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谈谈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1适度要适中。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
2以内涵发展为主。我国高校目前人员、空间、设备等资源尚未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尤其是我国高校师资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师生比处于低水平。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目前我国税收还不足以支持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
4发展终身教育。要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要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接受各种非正规的教育。
14、试述高等学校学生的本质属性。
1高等学校的学生是人。一,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二, 高等学校学生是具有独立性的人;三,高等学校学生是有独特性的人;四,高等学校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
2高等学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这种潜能不可估计,具有丰富性、隐蔽性、个别差异性和可开发性等特点,所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3高等学校学生是完整的人、全面的人。高等学校所要培养的人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4高等学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5、试述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
1改革的步伐不会止息。解决好中国的教育问题,关根本出路在改革,改革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勃勃生机,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教育改革还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社会发展的新形式也迫使其做出相应改革,文化时代及知识社会的到来主动引导改革。
2发展是不变的主题。国家的强弱,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有一个大发展。高等教育选择“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着重提高、注重效益”的总体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3以质量为永恒的追求。周济部长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国家教育界的不懈追求。由于我国是在有限的国力基础上办很大的教育,因此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并产生最佳的高等教育投资效益,必将一直是我国努力的目标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4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改革办学体制,实现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高高校的办学及规模效益;理顺政府与高校关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5“重点工程”建设是争创国际一流大学的主要拉动力。“211”工程与“958”工程的实施,不仅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而且对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6联合办学是经济高效的办学新模式。高校联合办学是社会科学技术综合化、经济发展集约化及高等教育社会化三大趋势的产物,这种办学模式顺应了当前形式的要求,在压力最小收益最大原则指导下实现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互补、共享。
7收费教育是最具牵动效应的改革。收费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时有力改革了我国现行的高教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使招生、毕业、分配制度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8民办大学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国外的经验启示我们,只要民办大学选择高质量,民办高等教育的事业必兴无疑。
9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不可阻遏的潮流。高等教育必须与世界高教界、学术界接轨,使我们能在国际学术的合作交流中沟通信息,在国际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与世界同步,在研究思想等方面与国外专家学者互为启发和借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6、如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1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前提。高等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或者是唯科学主义的教育,而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教育。
2课程改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途径,变革专业和课程结构,改革教育方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准则上,彻底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统一标准,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试图通过以下做法来实现两大教育的融合。一,兼顾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二,开设活动课程。三,大量开设选修课。四,重视“阴性课程”。
3教育者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整合的基本条件。首先,教师要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以批判的精神变革已有的思维方式,要改变自身那些狭隘的、分裂式的思维方法,建立统整的思维模式。
4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文化场。一,实行创新教育。二,创建校园文化。
17、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进行品牌专业建设。
1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一,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二,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三,教学过程规范,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四,学术水平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五,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2品牌专业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二,准确定位,突出专业特色;三,品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调整的关系;四,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宏观引导。
3一,教师队伍的建设: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位结构相协调的教师团队;二,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来带动专业的发展;三,办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善;四,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8、请就如何建立高等教育保障体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树立发展的、多维度的、整体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2建立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3改进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4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市场调节机制5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机构
本文由千千择校网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gdjy/908.html
用户评论
看完这个解释,感觉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只觉得它是“大学”,现在才知道蕴含着那么多复杂的涵义。真的很需要这篇科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解释简单易懂,对于想了解高等教育的人来说非常有用。尤其喜欢你提到的不同类型的学历,这方面的知识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这个解释有点过于笼统,有些概念没有讲清楚到底和“高等教育”有什么关系,比如“社会价值”?具体案例也许能更生动地展示这些概念的意义。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某些关键词的解读还是有很多争议的,例如“学前教育”,我觉得它应该属于基础教育范畴,不应该算作高等教育!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描述我国学历制度的特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即将步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这个解释很有帮助!能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将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也需要多了解一些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体制差异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对“高等教育”的定义越来越模糊化,什么都算进去了吗?我觉得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其他的部分应该被更加明确地划分到其他类型的教育体系中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总觉得这些词语太专业了,难以理解。希望能用更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来解释,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和记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解释让我想到以前读过的一本书《高等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虽然很全面,但我觉得对于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特殊教育或远程教育,没有做深入的分析。这些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认为,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指学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个解释也提到了这一点,我很赞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这个概念感到好奇,我觉得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权威性和学术成就.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支持更多对“高等教育公平”的探讨!不同背景的学生在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中的差距仍然很大,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分类和解释方式让我感到很有启发。我觉得可以将不同的教育体系进行横向比较,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高等教育的未来”的思考和分析,比如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在线教育的发展方向等等。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不同社会阶层学生来说,他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会有所区别,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市场匹配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这个解释过于理想化了,现实中“高等教育”面临许多挑战,比如资金不足、师资短缺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才是更有意义的探讨方向。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高等教育名词解释”更适合作为科普文章的一部分,单独一篇博文可能略显单薄。可以结合相关的案例和数据来进行深入分析,更能吸引读者兴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