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教科书设计探讨:将教科书视为书籍的艺术创作
作者: • 更新时间:2024-10-18 00:54:12 •阅读
这是日本的化学课本,每一个元素都以拟人化呈现,点子不错,但在日本国内也引起过争议,原因是持枪以及裸露程度高。
日本的经典英语教材《新视线》(New Horizon),老牌教科书,自昭和62年(1987)起就已经在东京投入使用。
近年教材进行了改版,画风变得更加二次元了,其中 Ellen Baker 这个英语老师的角色因为过于卡哇伊,引来不少粉丝。
再看看美国的:
小学写作课课本《Write Right》,欢乐明快的美漫风格:
内页是这样的:
加州知名教材《Wonders》系列,引入3D卡通,很像小孩子零食的包装:
幼小衔接课本,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很有绘本的感觉:
将自然科学与想象力结合:
儿童时期,三观是最容易被塑造的。好的插画,能够引发孩子对世界美好的幻想。希望这次能好好重视这件事!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的三观正,则中国的三观正!
国内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和他的作品,如果他来设计教材会怎样?
吕敬人
1947年生于上海。书籍设计大师、插图设计大师、视觉艺术家,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会员。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平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gdjy/6683.html
用户评论
真的!从前觉得教科书很枯燥,全是硬核知识和历史事件。其实就像一本小说一样,可以加入一些插图、漫画甚至是故事性的叙述,这样学起来会更有兴趣,也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想法真是很棒!一直以来教科书的设计理念都太传统了,读起来像个乏味的参考书。要是能把它设计得更活泼有趣,说不定能让更多孩子爱上学习历史和地理知识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觉得教材是需要客观、严谨的,不适合过于花哨的包装。毕竟它承载的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还是应该突出知识传授本身的重要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完全赞同!把教科书当作书籍进行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愿意去阅读和探索知识。像日本的绘本风格,色彩丰富、画面生动,非常适合用来讲解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地理知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一直觉得教科书应该更加个性化,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目标群体来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国外优秀教材的经验,比如把内容模块化,增加互动元素,让学生更有主导权地去学习。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美日双方的教科书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美国注重批判性思维,日本则更加注重艺术性和人文关怀,我们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打造出更完善的教材体系。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把教科书设计成书籍,会不会导致内容过于浅层化?有些知识需要系统性的讲解,太过“活泼”可能会掩盖本质的逻辑和原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很多教科书都是厚重的黑色封面,让人感觉压力很大。现在这种设计的理念确实不错,可以让孩子更轻松地接受知识学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赞同!虽然内容很重要,但形式也不可忽视。有趣的包装和设计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但是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内容的深度和质量。不管教材设计得多么精美,最终还是靠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才能真正把知识理解透彻、吸收消化。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教科书当作书籍进行设计,是不是会更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因为他们会更注重书籍本身的趣味性,而不是学习其中的知识内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平衡点。既要保证教材内容的严谨和准确,又要让它更加生动有趣。像日本教科书那样的细腻、精致、富有灵感的插画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方向。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更喜欢简洁明了的学习资料,把教科书的设计风格变得过于复杂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和阅读难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未来教育的模式应该更加个性化、多元化,而教材的设计也需要更加人性化、易于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教科书当作书籍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兴趣,但这要求教师也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结合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知识,而不是单纯接收信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不仅仅是美国与日本的教科书,任何国家的教材都应该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把枯燥的知识点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