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高等教育

思政研学 | 以朋辈理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培育新时代青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要与时俱进。朋辈教育作为促进青年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天生具备亲和力强、感染力高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诸多的契合点。运用朋辈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此外,充分发挥学生兼职辅导员和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也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期概览


一、 朋辈教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把握

二、 朋辈教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逻辑

三、 朋辈教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四、 学生兼职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五、 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文献摘编


一、朋辈教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把握



01

文章: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勇,王峰,李永山(合肥工业大学


原文摘录

为了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发挥优秀大学生的朋辈示范、自省、互动和辅导功能,从分类选拔机制、典型培育机制、朋辈运行机制等环节,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的长效运行体系,深入推进大学生朋辈教育,大大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载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02

文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环节的思考

作者:张灵(绍兴文理学院)


原文摘录

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认同、行为三个环节上持续发力。在认知环节,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灌输,采用多种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巧用话语表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魅力;在认同环节,要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遵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在行为环节,要创新实践方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自信,选树榜样、激发朋辈正向影响力,多方合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年第22期



03

文章:朋辈教育视角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研究

作者:陈萌,赵梓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文摘录

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进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吸引力不强、渗透性不足、创新性欠缺的问题,而朋辈教育由于具有教育主体的亲和性、教育方式的渗透性、教育过程的创新性等特点,将其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成有效补充和支撑,也是“大思政”体系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依托“研究生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修班”,探索建立起“种子”选拔、培养和推广机制,有效推动了朋辈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应用。


——载于《高教探索》

2019年第9期



04

文章:朋辈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作者:李艳萍,廖利明(闽南师范大学)


原文摘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95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群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受到冲击,利用朋辈教育的普遍性与全员性、自愿性与义务性、平等性与友谊性、直接干预性等特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结对子、朋辈班主任、社团帮扶等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做好朋辈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载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



05

文章: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基于杭州市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作者:许占鲁(浙江大学),任少波(杭州师范大学)


原文摘录

大学生易受同辈群体影响,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与个体性突出的时代特点,朋辈榜样教育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方法。朋辈榜样教育活动的效果与过程紧密相关,作者从教育过程与教育效果的关系角度,对杭州市九所高106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朋辈榜样教育过程因素对教育效果因素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内容对教育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宣传手段对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新媒体手段需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进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重视朋辈榜样教育的过程有效性,显性与隐性宣传方式并用,加强对朋辈榜样教育效果的追踪与评估。


——载于《复旦教育论坛》

2016年第4期


二、朋辈教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逻辑



01

文章:大学生朋辈教育影响机制及其对适应性的影响

作者:王扬,申勇,胡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文摘录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朋辈教育影响机制及对其适应性的影响,根据三元交互决定论构建朋辈教育与适应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群体因素、个人心理因素、大学生朋辈教育与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群体结构和群体认同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显著影响大学生参与朋辈教育,朋辈教育显著影响大学生适应性。这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朋辈教育和适应性的相关研究,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科学性具有现实意义。


——载于《思想教育研究》

2018年第2期



02

文章:同伴·教师·辅导员:各类人际互动如何影响“双一流”高校本科生的院校归属感?

作者:徐丹,徐慧(湖南大学)


原文摘录

基于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503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本科生与同伴、教师、辅导员的各类人际互动对院校归属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院校归属感是一个由身份认同感、自我价值感和疏离感构成的三维结构;对样本院校本科生而言,与同伴互动对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与教师互动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与辅导员互动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是其人际互动影响归属感的三条主要路径;相较于其他特征群体,男生、大一、大三、理工农医学生显著地通过与同伴的学业和社交互动在院校中形成身份认同感,女生、大二、第一代大学生显著地通过与教师学业互动增进自我价值感,而男生、大三和非第一代大学生则显著地通过与教师的社交互动增进自我价值感。上述结论呈现了当前本科生人际互动对院校归属感影响的复杂表现。


——载于《大学教育科学》

2021年第6期



03

文章:“朋辈互助”方法在高职生思想引导工作中的运用

作者:刘畅(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摘录

“朋辈互助”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种方法。针对“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可以采用“自发型”的组织建设,强化“团队”和“一对一”相结合的体验式互助。针对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发挥“朋辈互助”的思想引导作用。通过探索“朋辈互助”方法在高职生思想引导机制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成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载于《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第26期



04

文章:论朋辈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与运用

作者:刘海春(广东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摘录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广朋辈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耦合。朋辈教育具有平等性、双向性、针对性等特点,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诉求直接对接,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行朋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覆盖面,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与教育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在实践中,应该重视建立选拔培训机制,搭建有效的对接平台,凝练科学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推动朋辈教育的大众普及。


——载于《高教探索》

2015年第2期



05

文章: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作者:程肇基(上饶师范学院)


原文摘录

与以教师为核心的团体活动相比,朋辈互助具有交往较为频繁、空间距离接近、思维模式接近等特征,而且兼具互助与自助的双重功能。朋辈互助和团体辅导活动紧密相连,契约与规则在团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发展适应行为和适宜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因此,朋辈互助是贯彻落实助人与自助的育人理念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等方面,切合学校育人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实际。


——载于《高教探索》

2015年第3期


三、朋辈教育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01

文章: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朋辈思政”的网络空间建构

作者:冯诗琦,邹巧玲(华南师范大学)


原文摘录

将前沿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建构高校“朋辈思政”的网络空间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针对当前高校“朋辈思政”网络空间建构中存在的网络空间建设缺乏系统性、网络平台应用简单化形式化以及思想向行为转化困阻等实际困境,高校应精准识别客体需求,精准搭建网络平台,精准构建多层次网络空间,从而搭建起“网络朋辈思政教育”精准模型,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朋辈教育”。


——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年第4期



02

文章:大学生朋辈榜样文化建设探究

作者:龙汉武,程绩,邹娜为(西华师范大学)


原文摘录

大学生朋辈榜样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能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场域,实现多元价值的有效整合。大学生朋辈榜样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升质量为着眼点,促进榜样与非榜样共同发展,培养可持续发展行为,实现个性化发展。当前大学生朋辈榜样文化建设存在榜样选取机制不健全、宣传模式单一、教育形式化和可持续发展不力等问题,其具体建设路径为大学生朋辈榜样的选拔、塑造、培育和学习。


——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年第9期



03

文章:同伴教育: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

作者:邓智心(华南农业大学)


原文摘录

针对高校图书馆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探索如何利用同伴教育模式开展图书馆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探讨同伴教育队伍的构建机制,探索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和效果。研究生以同伴身份,通过“微课堂”同伴培训、“专题课堂”同伴助教、“微课程”同伴创作等方式来协助图书馆开展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减轻图书馆因师资不足带来的教学压力,为同类图书馆扩大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规模、提高教育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提供新思路。


——载于《图书情报工作》

2019年第6期



04

文章: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构建的可能及其实现

作者:袁慎芝(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摘录

自媒体时代,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使得利用朋辈道德典型对大学生进行示范教育显得格外必要。文章在分析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何以构建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的具体运作。作为一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方式,大学生朋辈道德示范教育的运用需要在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际精神引领的同时注意网络虚拟空间的新开拓。


——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年第8期



05

文章: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

作者:杨云(燕山大学)


原文摘录

大学生朋辈教育作为一种新型团体咨询模式常被应用于高校学生团队建设中,其具有简单方便、实施性强以及见效快的特点,吸引到更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运用到实际教育过程中。文章通过将此理念引入到大学生成长方案设计中,积极探究其在大学生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更好地发展大学生朋辈教育理论提供新的方向与实施策略。


——载于《中国成人教育》

2017年第6期


四、学生兼职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01

文章:“大思政课”建设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

作者:耿品(中国农业大学)


原文摘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70多年建设历程中,高校辅导员始终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其中。随着“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在继续扮演好“大思政课”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角色的同时,“大思政课”建设的教育者、协调者角色进一步凸显,并承担着“大思政课”建设的开拓者、评价者等新的角色。为确保高校辅导员在“大思政课”建设中顺利完成角色实践,需要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协同、提升角色素养,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载于《思想教育研究》

2023年第11期



02

文章: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力提升研究

作者:张天成,王莹(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摘录

政治引领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高校辅导员提升政治引领力对培育时代新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工作存在职业倦怠、“信息茧房”不良影响、核心素养与职业技能尚且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增强职责使命的角色认同、加强核心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创新政治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提升政治引领力。


——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年第4期



03

文章: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培养策略

作者:瞿祥华(中国地质大学)


原文摘录

引入在读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抓手。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运用SWOT分析法对该校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遇、威胁进行分析,并从优势-机遇、劣势-机遇、优势-威胁、劣势-威胁四方面给出高校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培养策略建议,以期为高校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培养提供参考。


——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年第22期



04

文章:论高校兼职辅导员的“系统边界”

作者:左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原文摘录

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高校中面临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职责不清晰、缺乏培训和支持以及重视不够。高校兼职辅导员在系统边界中与专职辅导员形成明确的区别:专职辅导员是由学校聘请的负责学生发展、心理健康和情感关怀的专业人员,而兼职辅导员则是以志愿服务的形式从校内各领域聘任的教师和学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以系统边界为基础,明确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和定位,充分利用兼职辅导员多元化的资源和经验,形成与专职辅导员不同的职能实施路径。学校应该在人员聘任、职业提升、绩效管理等方面为兼职辅导员提供单独通道,更加凸显兼职辅导员的系统边界性,进而激发其自主性,以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


——载于《江苏高教》

2023年第11期



05

文章: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调适路径

作者:林银银(上海大学)


原文摘录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落实“三全育人”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兼职”的工作属性和“研究生”“辅导员”的双重角色是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产生的主要动因,表现为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调适,要明确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内涵,提高其角色认知,分清角色主次,实现角色的合并与转化,并通过挖掘工作资源,提升角色效能。


——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6期



06

文章: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困境及路径研究

作者:施广东(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摘录

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分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入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职业认同、队伍配置、能力提升、体制机制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提高思想认同、提升职业能力、优化队伍配置、完善体制机制等策略,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第29期



07

文章: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优化研究

作者:彭宇文,曾心媛(武汉大学)


原文摘录

选拔研究生担任学生兼职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经验,新时代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优化需要因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元化提出的新要求、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在朋辈教育中的新使命,准确认识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角色身份的多重性、角色期望的复杂性、角色的可发展性等角色特性,遵循准确性、灵活性、可持续性的优化原则,通过主体自觉、制度助力、文化助力来推动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实现。


——载于《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

2021年第23期



08

文章:高校研究生助管与兼职辅导员工作发展与实践

作者:卢毅,杨寒,李昱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原文摘录

研究生担任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对研究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部分陕西高校为调研对象,对研究生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实施情况加以分析,发现制约研究生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工作发展的诸多因素,从思想认识、资金支持、培训体系、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载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


五、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01

文章:发挥朋辈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


原文摘录

作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朋辈咨询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在发挥朋辈咨询作用的过程中,要以“适合学生发展需要”为第一要务,将“以生为本、生命至上”作为基本原则。


——载于《中国高等教育》

2023年第10期



02

文章: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健全及优化

作者:童伟(东南大学)


原文摘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工作队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高等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普遍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因此,亟需从准入、培训、朋辈和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健全及优化。


——载于《江苏高教》

2017年第9期



03

文章: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吴佳娜(太原工业学院)


原文摘录

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存在选拔方式不够健全、教育培训专业性系统性不强、考核激励办法不够完善和严格以及平台建设较为简陋的问题。解决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问题的对策是:创新选拔办法,提供全方位细致的培训,完善量化考核与激励机制,拓宽平台建设等。


——载于《教育理念与实践》

2021年第24期



04

文章: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研究

作者:花蕊(东华大学)


原文摘录

探讨朋辈心理辅导的3种模式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从上海市某高校选取180名大一新生,随机平均分配到3个实验组,分别进行为期1年的思想引领模式、心灵慰藉模式、行动支持模式的朋辈心理辅导干预与刺激;同时随机抽取86名大一新生作为对照组,实验期间不给予任何处理。在朋辈心理辅导前后,采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4组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社会适应状况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3个实验组社会适应能力总分[(33.00±3.96)(19.77±6.20)(29.98±5.49)]高于对照组(14.72±3.44)(P值均<0.05)。在思想引领模式、行动支持模式下,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因子得分以及男生、女生社会适应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心灵慰籍模式下,身心症状、角色调试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女生社会适应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朋辈心理辅导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3种模式侧重点各有不同。应根据受助需求广泛启动朋辈心理辅导计划。


——载于《中国学校卫生》

2018年第5期



05

文章: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时代转向的理论条件探析

作者:何思彤,葛鲁嘉(吉林大学)


原文摘录

中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既未能把握当前心理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也未能抓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发展性需求的时代要求,导致其发展面临诸多难题。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时代转向,即基于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结合大学生发展需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要求,转变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固有观念、模式、工具等,以使其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建设、心理和谐的时代性需求。就转向的条件而言,积极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咨询伦理诉求等为这一时代转向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自媒体的出现则提供了工具条件。同时,心理教育的积极心理学转向需求、道德心理健康需求为这一转向提供了现实条件。三者分别在理论、工具和现实层面为朋辈辅导的时代转向提供了可能。就转向的具体内涵而言,主要包括咨询观念的积极心理学转向,咨询方法论层面的后现代心理学转向,伦理层面的道德心理健康诉求与价值干涉,应用工具与咨询模式、胜任特征与咨询目标的时代转向等。


——载于《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年第2期



06

文章:朋辈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作者:孙慧(徐州工程学院)


原文摘录

朋辈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创新模式。文章在分析朋辈心理辅导基本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学校德育价值观的认同度,形成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并结合我国学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实际情况,提出着力建设学校朋辈心理辅导人员体系、建立健全促进朋辈心理辅导的学校德育管理制度体系、创新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三方面对策,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载于《教育与职业》

2016年第17期



本文由千千择校网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gdjy/1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