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23高等教育及硕士研究生数据解析
有些院校在正式入学之后会进行复查,如果复查不合格将会取消学籍。比如南开大学在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中明确表明:入学三个月后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测,不合格者取消学籍。复查的内容一般是有无徇私舞弊的行为,不过一般同学们没有这方面问题。保险起见,大家还是重点关注自己学校的官网通知,确定是否会复查以及如何复查。
02、关注学校通知
在拟录取之后,还有寄送录取通知书,以及相应的组织关系转移(团员、党员等关系)、户口迁移、档案关系转移等等工作要做,这些事项都会在官网上通知。并且从拟录取到发通知书之间的这两三个月里,学校还会让你邮寄很多材料,政审材料、士兵计划等等,因此要及时关注学校官网的相应通知。
03、政审工作
政审是拟录取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大部分院校会在拟录取之后要求考生提供政审表。而对于应届生和往届生来说,政审工作也不相同。
对于往届生来说,去下载好政审表,填上相应的信息,交给学院盖章邮寄即可。(一定要用邮政EMS,这是法定的邮递机构,其他快递万一出状况也没地方说理去!)
对于往届生来说则比较复杂。如果工作过,可以交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填写并盖章,如果没有工作是二战的话,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①到本科学校盖章;
②如果学校不盖,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或者街道居委会盖章;
③档案在哪里就去哪里盖章,比如当地的人才市场。
04、档案关系转移
我们从小到大,档案都是跟着我们一辈子的,所以档案关系转移也是一个大事。如果你报考的是本校的话,那么档案关系的处理非常简单,你直接去问一下学院行政老师相关情况即可,一般不用自己处理。如果你报考的是其他院校,那么你的目标院校会给你发送调档案,你在拿到调档案之后再去档案所在地办理调档手续。
应届生直接去学院办理即可,上交学校后学校会统一处理,之后你只需要确认一下。
往届生需要到自己的档案所在地,找相关人员签字。档案的问题,最好不要他人代办,自己本人去办理。把档案调出之后,首先要请求档案管理部门帮忙邮寄。有些学校不接受个人名义寄出的档案,档案会被打回。如遇到档案管理部门不帮忙邮寄,自己一定要事先打电话到拟录取院校和老师沟通,说明自己的情况,确保以自己的名义邮寄的档案不会被退回来。然后尽量早邮递(EMS)。
05、组织关系转移
党组织或者团组织关系的转移也是需要关注的一点。在组织关系转移时,只有一点需要注意:看准抬头!一定要按照招生单位给出的介绍信抬头和转入单位名称填写,填错了组织关系转移就会失败,后续带来很多麻烦。般本科学校或学院会给出这种关系转移的表单,大家按照流程办理即可,不了解的问问辅导员,千万别自己瞎琢磨。
从2013年-2023年,我国经济实力坐稳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分析这十一年数据变化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看清趋势,找准位置,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小渡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数据变化。
2013年-2023年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
2013年: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
2023年:4763.1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
从当年入学来看,2023年高等教育当年入学人数比2013年增加约1303万人,增幅为37.6%,高等教育规模大幅提升。
综合2013-2023教育部公布的统计公报,11年间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总人数约为4.4亿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约为8.6亿,即使2013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全都不计算,目前我国的劳动人口中也有51.2%接受过高等教育,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说“高素质劳动力大军”。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规模的高素质劳动力和工业化人才。
备注:高等教育包括本科、大专、成人高等学校等,其中以本科教育为主,大专教育为辅,其他为补充。
2013年-2023年研究生招生情况
2013年招生单位数量:830个,其中普通高校548个,科研机构282个。
2023年招生单位数量:国家层面没有具体统计。但有本科院校和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数字:普通本科学校1242所(含独立学院164所);另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233所。
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硕士生招生54.09万人。同年报名人数:176万,宏观录取率(含推免在内)3.25:1。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硕士生114.84万人,比上年增长4.07%。同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宏观录取率(含推免在内):4.12:1。
从2013年到2023年,我国硕士招生人数从54.09万上升到了114.84万,扩招幅度为212%,报名人数从176万上涨到了474万,上涨幅度为269%。扩招幅度总体没有报名人数上涨幅度大,考研的总体难度在增加。所幸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已经在下降了,并且依然在扩招,未来考研难度有望进一步下降回到十年前的水平。
2013年-2023年期间,11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总人数为883.91万人,接近884万人,在劳动人口中的占比约为1%。相比较于高等教育超过一半的普及率,硕士研究生依然是人中龙凤,百里挑一的极高素质人才。博士生则更为稀有,即便按照2023年招收人数最多的博士生来计算,11年期间博士生也不过100万,占劳动人口的总数也千分之一左右,所以博士的人才待遇要更为丰厚。
备注:2021年,硕士招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05.07万人。
十一年的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多个历史性时刻,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首次过半,2021年硕士招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大关;2019年,博士招生首次突破10万大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越来越多,客观上使就业市场更加严峻,但同时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如此量变终将引起质变。在未来,如何使得自己更有竞争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由千千择校网发布,不代表千千择校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qzexiao.com/gdjy/11.html
用户评论
这段时间都在备考考研,刚好看到这篇文章很有帮助!希望这份数据能够让我更了解各个领域的研究生就业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也很重要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个报告后我总觉得对未来有点迷茫。硕士研究生申请人数确实在增加,竞争这么激烈怎么办?感觉学硕证书好像不是万能的,还得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机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数据分析得非常到位了,图表也很直观易懂!让人一目了然今年研究生就业形势的优劣势所在。这篇文章对想要考研的学生来说很实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2013年和2023年的数据变化确实挺大,很多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了。希望以后教育部门能够关注到这些问题,制定出更合理的高校招生政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报告很有学术价值,对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人来说非常值得参考。我希望在未来几年也能看到更多关于研究生群体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薪资水平、职业发展路径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篇文章有点偏重了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的状况!其实很多二三线城市的研究生就业情况也是很值得关注的。希望未来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研究生群体现实情况。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份报告应该把不同的专业群体分开分析,例如理工科、文科、财经类的区别就很明显。这样我们可以更精准地了解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状况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研和就业的问题真的越来越热门了!看了这个数据报告后我更加清晰自己未来的目标在哪,加油奋斗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数据来看,研究生的学历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竞争压力也是很大的。所以除了学历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担忧越来越重了!这段时间好多毕业生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研究生也一样!希望数据报告能够给到更多关于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建议。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实用价值,帮助我了解了各个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以后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更加理性化地考虑数据信息,而不是仅仅看热门程度。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数据分析确实很全面,涵盖了各个关键指标和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想要关注高等教育相关政策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没有提及到研究生学历性价比的问题,毕竟在当下经济环境下,是否拥有硕士学位真的具有经济效益还需要值得商榷。我希望后续研究能够关注这个问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报告数据让我更加明确自己在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了!我会努力提升专业技能,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人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这说明高等教育在不断发展进步!希望未来的教育体制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一下这份报告后我发现很多研究生的就业都是跟实习经历相关的。看来以后的学习不仅仅要是看书考试,更需要积极参加实习锻炼才能更顺利找到工作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数据分析非常棒!希望看到更多关于不同地区的研究生就业情况的数据对比,那会更全面地反映研究生群体发展现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报告的数据揭示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紧密相连的现实! 希望能够通过更加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引导高等教育向着更有方向性,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发展!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客观,数据很精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近年来高等教育和硕士研究生发展趋势变化。希望这样的报告能够每年定期更新,方便我们跟踪研究。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未来几年,我认为数据分析将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更加突出。希望更多专业人才能够涌现出来,造福人类社会!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